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隔离不隔心 真情守护城市底线温度

2020/2/27

——成都市精神病院“战疫”记


疫情期间,成都市精神病院严阵以待


刘敏给湖北籍”特殊“患者喂药


进入隔离病房的潘光君和曾洲


何倩在隔离衣上写下“隔离不隔心”


杨佳在为患者测量血压

      一座城市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

      这其中又以“托底救助”,最是彰显一座城市的温度。

      在疫情防控的严峻时期,成都市精神病院(成都市德康医院)全体党员职工用勇气和辛劳,为流浪精神障碍患者——这个民政领域疫情防控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群体传递温情,为成都这座城市守护底线温度。

      24小时轮转

      组建防控“尖兵队”

      “面对日趋严峻的疫情,我深知自已的使命和责任,我申请自愿加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诊疗队伍,坚守抗击病毒的第一线,将自已所学回馈国家回馈社会,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贡献力量!愿不辱使命!” 1月28日,成都市卫健委向全市医院发出征召医务人员进行调配以应对疫情的通知后,成都市精神病院内科主任何倩郑重写下请战书。

      作为开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成都市精神病院全院党员、职工不畏疫情风险,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力保障街头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救助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早在春节期间,该院就曾收治十多名来自市区的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由于患者病史及接触史不详,工作人员在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冒着巨大的风险参与救治,并结合医院的条件对收治患者进行隔离观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该院党总支的倡议下,全院3个党支部还分别成立了应急处置突击队、综合科病房疫情防控突击队和精神科病房疫情防控突击队。考虑到人手紧缺、防护物资短缺等现状,该院一线党员带头实行医务人员24小时轮转制,在降低人员调配压力的同时,尽量减少防护物资消耗。同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切实履行“应收尽收、应治就治”原则,疫情发生以来先后救助救治流浪疑似精神障碍患者14人。

      2月5日,该院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二),在原有的六个精神科室基础上,临时组建精神七科,专门用于收治和隔离观察新入院的城市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全院职工自已动手,不等不靠,仅用短短两日,迅速完成了原精神六科64名患者整体搬迁和精神七科病房组建,内设31间隔离单间;选拔了13名业务骨干参与精神七科临床工作,经专业防护培训后,组成了疫情防控“尖兵队”。

      2月7日,该院又向社会发出倡议,呼吁市民及时提供街头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线索,以便及时有效开展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的救助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携手逆行

      并肩战疫“伉俪行”

      在成都市精神病院,有一对坚守抗疫一线的夫妻档,他们用勇敢逆行诠释着责任和担当,携手并肩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潘光君是成都市精神病院第三党支部委员、精神科医师,他的妻子杨佳,是该院神经内科护士,由于临床工作“三班倒”的特殊性,平日里本就存在“生活时差”的两夫妻在疫情发生后,更是难得见上一面,家里年仅三岁的女儿也只能托付给父母暂为照顾。

      为控制疫情,潘光君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第一时间申请加入该院临时成立的专门用于疫情期间救治隔离新入院精神障碍患者的科室(精神七科),承担疫情防控最前线的重任。潘光君说:“我是一名党员,我申请加入隔离病房,严防死守控制病毒蔓延,保障医院其他职工和患者的安全”。

      杨佳作为疫情防控临床一线的外聘护士,在关键时刻同样发挥先锋作用。为切实落实疫情防控任务,她每日穿梭于各个病房,细心照料着每一位患者,每天除了完成必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外,她还主动将此次疫情的预防知识宣传到每一位患者。

      火线救助

      湖北籍精障患者

      2月12日,成都市精神病院收治的一名“特殊”病人,瞬间让全院紧张了起来,这是从疫情发生后,该院收治的危险系数最高的病人。当日,派出所协同120送来一名流浪人员,身份证系湖北籍,初步诊断怀疑患有精神疾病,并有发热、咳嗽等症状。随即,院方便联系了青羊区防控中心,并对病人进行了血常规等检查措施,初步检查结果为患有病毒感染的肺部问题,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极其相识。

      而此时,该院正面临防护用品十分紧缺的窘境,仅有的几件符合标准的防护服、N95口罩都在发热门诊,预计接诊一名患者执行规范防护几小时后就会用尽。据了解,从该病人入院开始,该院即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并将发热诊断室进行重新布置,形成隔离室。但由于病人病情较为严重,且怀疑患有精神疾病,院方不得不安排两组医务人员24小时轮流照料这名病人。

      护理部副主任刘敏,本来并未在发热门诊值班,关键时刻她主动请缨,并且为了节约防护用品,主动要求不换其他护士。此外,其他参加照料的医务人员,每人都穿戴了三层防疫服,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防护物资,还穿戴了尿不湿,更有医护人员主动延长在岗时间,甚至每班坚持不吃、不喝、不上厕所长达12小时。

      在此次“特殊”病人照料的50多个小时里,精神科病房主任潘光君也是其中一员,从12日下午开始,青羊区防控中心、成都市防控中心分别对这名病人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在最终检测结果出来之前的56个小时,潘光君和参与照料的3名医务人员不能脱下穿戴的防护服、不能离开隔离病房。

      “当时没有想太多,虽然看来情况危险,但我也必须要上。院里的协调保障让我们很感动,各项工作基本都在半天时间就全部就位,包括我们的隔离住所安排、就餐、洗漱等,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谈起当时的“特殊”经历,潘光君语气依然坚定。好在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坏,在2月14日晚上9点30分左右,成都市疾控中心的检测也有了结果。“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呈阴性。”看到最终的检测报告,所有医务人员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隔离不隔爱”,传递的是理解;“隔离不隔心”,讲述的是真情……成都市精神病院众多医务工作者用这场湖北籍流浪精神障碍疑似“COVID-19”的火线救助行动,用他们放弃休息时间换回的坚守岗位,用他们质朴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民政人的担当,彰显了这座城市的精神和品格,让这座城市始终充满温暖与活力、温柔与善良!  (本报记者 李芊浔)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