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五聚焦 构建眉山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

2020/6/18

      ■ 眉山市民政局 王羽


养老院里的老人

      2019年底,眉山市老年人口77.22万人,老龄化率达到22%。近年来,眉山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以破解老年人“住不起、养不好”问题为突破口,以开展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及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化改革,探索创新,初步探索“政府扶得起、社会进得来、老人住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着力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聚焦党政引领,把好养老服务发展“方向盘”

      一是强组织。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研究和推进养老工作。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1次养老工作汇报,市委书记批示将养老服务纳入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专项治理;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任组长、18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养老服务发展领导小组,每年将养老工作列入民生工程考核内容,每半年召开一次全市养老工作督办会。二是重调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养老工作,形成调研报告《眉山市创新“四个三”模式探索中西部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在省政府内参发表;市人大党组专题调研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人大、市政协围绕养老工作提出提案建议6件。三是配资金。市、县财政建立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行“以奖代补”机制,市级财政每年配套资金600万元、区县每年按照每个养老服务设施3—5万元的标准分类补助运行资金;市级福彩资金每年安排不少于55%的资金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四是出政策,市政府出台《眉山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及《眉山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落实政府无偿或低偿提供用房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等扶持政策;市民政局制定出台农村互助养老、公建民营、助餐服务等配套方案,探索制定《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手册》,实现试点工作“有标可依”。

      二、聚焦农村养老,织好留守老人“关爱网”

      一是建立三级阵地,夯实服务基础。依托敬老院建设乡镇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公建民营”、委托管理等形式,实现“社会化养老”;依托村级活动阵地、闲置资产建设村养老服务分中心,坚持“老幼结合”、按需建设,将村级阵地“让室于民”,流转土地“助老增收”,打破农村养老设施建设“一个模子”的格局;依托农家大院、文化大院建立组养老服务点,配备休闲室、理发角、棋牌室、体育健身等服务设施,满足偏远村组老人“就近养老”服务需求。目前,已建成中心35个、分中心156个、服务点302个。二是组建三支队伍,壮大服务主体。按照“低龄帮高龄、健康助失能”的思路,依托低龄老人建立互助养老服务队,通过定期培训、互助积分、兑换积分,激发队伍为老服务热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专业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在农村孵化一批“老年社工”,实现专业与兼职互学互补,培育了一批“永远不走的专业队伍”;依托基层党员、村组干部、群团组织、社会爱心人士等组建志愿服务队,通过“互联网+”招募养老服务志愿者。目前,已发展互助服务队队员1300余名、养老服务志愿者12.5万名。三是提供三种服务,实现全面覆盖。建立“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老年人“点餐”服务及政府在线监管;每月在养老服务中心开展“集中式服务”,为老人提供医疗巡诊、趣味游戏、文艺演出、集体过生等活动,把养老与党群活动、乡村治理、政策宣传相结合,扩大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互助服务队为失能、高龄、困难老人提供“六助一巡访”(助医、助洁、助心、助农、助餐、助急、巡访)个性化服务,实现从单一的生活照料向多样化、多层次服务转变。

      三、聚焦社区养老,画好城市养老“服务圈”

      一是分层分类建设“1+N” 养老服务设施。按照“重综合、强辐射”的功能布局,每个街道建设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着力打造集日间照料、全托照料、医疗康复、老年教育等“多位一体”的老年人综合服务设施,重点解决老年人日托、中短期全托以及喘息服务需求;按照“重特色、强覆盖”的功能布局,社区建设N个服务专业、功能分区的示范型社区养老服务站点,打造15分钟“为老服务圈”。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4个。二是支持社会力量多元供给养老服务。保障设施用房供给,社区用房“无偿”用于养老服务,公建养老服务设施“无偿”提供给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机构运营;出台扶持政策,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按照3—10万元的标准给予运营补贴。三是打造特色文化养老,实现老有所乐。市、县、乡(镇)成立老年人互助养老合唱队、舞蹈队,老年活动中心每日举办长者课堂,每周举办长者联欢会,每月举办送文艺到乡村等活动,老年人自创舞蹈、歌曲、小品、合唱、三句半等,满足长者求知、求康、求乐、求友、求为等需求。

      四、聚焦刚性需求,下好医养融合“一盘棋”

      一是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市第二福利院采取“民政建设、医院运行”的模式,建成城市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在满足城市失能老人集中供养基础上向社会老人拓展服务。二是医疗机构设立养老床位。洪雅县康复医院利用闲置床位改造护理型床位,开展失能老人集中供养,民政委托医疗机构集中照护全县的失能特困老人。三是农村敬老院改建失能老人康养中心。东坡区原金花乡敬老院将闲置床位改造为护理型床位,通过向卫生院购买医疗服务,向养老公司购买护理服务,将全区农村失能特困老人进行集中供养;彭山区新建县级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构,解决了全区120名失能特困人员照护不专业的问题。目前,全市已建成4个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构,建设护理型床位4064张。

      五、聚焦服务质量,制好养老服务“一把尺”

      一是规范农村养老标识标牌。全市统一设计了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分中心及服务点的标识、标牌、台账、公示栏等,编制简单易懂、接地气的十项工作制度,统一制定《眉山市农村养老工作手册》,让基层有章可循、操作有序。二是发布养老机构服务标准。2016年,全市率先开展农村敬老院标准化国家试点,编制农村敬老院服务标准76项,通过国标委验收;2017年,我市主导编制的《农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规范》作为四川省地方标准发布;2019年,市社会福利院研究制定了《养老机构订单式服务规范》及《养老机构失能人员照护服务规范》两项市级地方标准。三是制定农村养老服务标准。结合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我市申请了《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规范》、《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两项地方标准省级立项,力争作为四川省地方标准发布。


上门关爱留守老人


农村互助养老服务队


日照中心集中活动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