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在脱贫攻坚中闪光

2020/7/9

——记宣汉县退伍军人、优秀“第一书记”崔吉松


崔吉松深入田间地头摸排村情

      初见崔吉松时,他正在村里的一间办公室里,仔细地翻阅贫困户档案。刚来村里,他就和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没过多久,村里的情况,他差不多都摸清了。

      1974年出生的崔吉松,有着8年的军旅生涯,2003年退役后转入宣汉县房产管理局工作。2015年4月起先后在南坝镇丰乐村和红峰镇石龙村担任“第一书记”。他曾经是一个兵,热爱军营,如今回到地方,依旧保持着军人的优秀品质,义无反顾冲锋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由于崔吉松在脱贫攻坚的优秀表现,他多次被上级组织表彰为贫困村党组织优秀“第一书记”。

      扶贫工作斗志昂

      “过去,我能在部队当一名好士兵。现在,请相信我也能当好村‘第一书记’!”2015年4月,崔吉松主动申请驻村,来到南坝镇丰乐村担任“第一书记”。后因工作突出,2016年1月被组织任命担任红峰镇石龙村“第一书记”。

      石龙村是全县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条件十分艰苦。不要说外地干部到村里工作,就连本镇干部也不愿意到石龙村。面对困难,崔吉松认定一个道理,自己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始终保持军人服从命令、敢打硬仗、不怕困难的作风。

      为尽快熟悉村情民意,尽快融入到石龙村,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说服妻子找亲戚借钱买了辆长安车。随后,他开着“小长安”走遍了村里每户人家、每块耕地和每座山头。遇到村里有困难的村民,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5年多来,先后为村上困难群众赠送慰问金、米油面衣物等生活物品价值近万元。

      百姓从此认可他

      崔吉松刚到石龙村时,村支“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支部活动几乎没有开展。崔吉松经过仔细研究后,决心以抓党建入手。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要求支部党员做到的,村班子成员首先做到。5年来,该村发展党员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使石龙村党支部一跃成为全镇的先进党支部。

      崔吉松充分依托帮扶单位县房管局和帮扶干部的支持,带领全村人艰苦奋斗,石龙村发生了巨变。他先后为该村争取帮扶资金100余万元,大力发展产业,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在村里种植猕猴桃100亩、脆李300亩,以及中药材、土鸡养殖等种养殖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人均集体经济增收20元以上。全村硬化水泥路20余公里,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并延伸到了农户院落。2016年全村实现全部农网改造,2017年全村宽带网络顺利联通,2018年顺利实现了贫困村整体退出。

      他与村支“两委”商定建立人居环境整治运作机制,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用于清理路边存量垃圾。聘请村民担任保洁员,定期清扫村、组道路,石龙村旧貌换新颜,村庄美了,村民笑了。

      积极抗疫村民赞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崔吉松顾不上休息,第一时间到村上开展防控工作。村上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采取支委成员包组,组长、党员、退役军人包户等措施。在崔吉松的带领下,防疫人员进村入户,地毯式摸排从重点地区返乡人员。每天奔走于各村组,向村民宣传“不出门、不串门、不聚会、不扎堆”等防疫知识,安慰村民不要恐慌,要科学防疫。当遇到部分村民的不理解和谩骂时,他叮嘱值守排查人员“宁愿让老百姓骂,也不要让老百姓哭!”。乡亲们劝他回家休息,可他却说:“请你们放心,我曾经是一名军人,我的身体好得很。”

      如今走进石龙村,昔日的穷乡僻壤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一栋栋新建的民居错落有致、简洁美观;硬化的公路如同条条白练,连接起家家户户,美丽的田园风光令人陶醉。村上有产业、居住有新房、手头有票子,村民的生活如蜜甜。(赵寻 胡晓辉)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