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支书聂绍权:退役不褪色 心系基层事
2020/8/20
聂绍权,男,1989年10月14日至1996年12月1日在成都市武警支队参军。7年的军旅生涯磨砺铸造了聂绍权正直、刚强的个性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这个从重庆大山里走出来的农家子弟,退役后因婚姻关系在元通镇大罗村扎下根来。2010年10月至今任崇州市元通镇原大罗村党支部书记、通顺村党委书记。
初心不变
他是返乡创业的“带头人”
他从小本生意做起,逐渐发展到建筑领域。致富后他不忘乡亲,经常在本镇村招募工人,使大家共同富裕。2010年当他得知大罗村还是经济发展缓慢村时,毅然放弃在外做建筑业的丰厚收入,参加大罗村党支部书记竞选并当选。担任支部书记后,为改变村民困难现状,没有任何经验的他,多次带领村组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召集群众、致富能人、乡贤人士一起探讨致富的新路子,广泛征求群众意向,结合自己的人脉资源等带领村民办实业,种植花卉苗木,改善交通条件,将贫困村变为富裕村。
拥军优属
他是退役军人的“服务人”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党组织书记,聂绍权将拥军优属工作作为村上重要工作之一亲自抓。在每年征兵工作中,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青年应征;对退伍回家的军人,主动为他们找工作;在发现村上有因病或其他突发事件照成困难的退伍军人时,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为他们想办法解困难甚至捐款捐物;在春节、八一等重要节日期间,看望慰问困难退伍军人;对个别回家后暂时不能适应家里生活的退伍军人,主动和他们交流疏导,解开心结。
勇挑重担
他是政策执行的“无私人”
曾经,怀华路绿化提升工程实施,他主动领取任务,顶风冒雨,起早贪黑的穿梭在群众中耐心细致地宣传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完成土地征用任务,确保工程如期进行。又曾经,在淘汰落后产能中,村上的52座砖瓦窑占整个元通镇的80%,为了完成任务,他不分昼夜的到业主家做工作,面对冷漠、尴尬、委屈、受气等各种场面,不灰心不放弃,引导他们进行转行和易地技改,最终用真情打动业主,保障砖瓦窑拆迁顺利实施。
心系群众
他是基层群众的“贴心人”
危难时践行初心,当全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害和危险时,他都身先士卒的冲在最前面。前年,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三江汇流的元通水位快速上涨、流速猛增,导致大罗村域内道路和桥梁多处冲毁,聂绍权带领村组干部深入防汛抗洪最前沿,全力以赴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抗洪抢险战斗,与党员群众并肩作战,齐心协力筑起了坚固的“防洪大堤”和“生命防线”。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严守岗位,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捐款站排头、值守盘查勇当先,生动诠释着一名退役军人的内涵和本色,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退役军人的力量。
社区治理
他是村民的“策划人”
在今年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中,大罗村与通顺村合并为通顺村,由于聂绍权业绩突出、深受群众拥护,继续担任通顺村党组织书记。在上任新村党组织书记后,聂绍权又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将村内周家祠林盘进行挖掘打造,在保留原生态林盘风貌基础上,增加自己特有元素,现已初见成效,村民幸福感又再增加了一个档次。
聂绍权时刻不忘军人风采,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有朴实的工作作风和群众称赞的口碑,充分发挥了退役军人和党员的模范作用,诠释了退役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军人本色。 (本报记者
李芊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