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多措并举 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

2020/9/10

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事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在“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并指出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帮助残疾人实现充分就业,是落实“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的客观要求,是残疾人减轻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残疾人享有自身权利、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认同的最佳途径。

一、成都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基本情况

据统计,全市处于就业年龄段(16-59岁)的残疾人(重度智力、精神以及重度肢体除外)共有90806人,实现劳动就业人数 63237 人,其中按工作单位参加城镇职工社保的有 23308 人,残疾人企业家有16265人,登记灵活就业有188人,个体工商户有 10849 人,名下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或林权)的有 42281 人。

通过去重处理数据显示,全市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为69.64%,残疾人就业不充分现象依旧存在,残疾人行政事业单位按比例安置就业率和自主创业实现就业的比例偏低。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存在就业率偏低、就业层次偏低、收入水平偏低的现象。

二、残疾人就业创业存在的困难

(一)传统岗位减少,残疾人就业面临挑战。

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传统就业岗位逐渐减少,而知识密集度高、技术创新强的新兴产业对劳动力素质有了更高要求。一面是用人单位招工难,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出现“用工荒”;另一面是残疾人受自身条件制约无法适应新兴岗位,在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国务院《“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当带头招录()和安置残疾人就业,在同等条件下要鼓励优先录用残疾人。但岗位条件、体检标准设置等不明晰,设置专门岗位定向招录(聘)残疾人工作操作难度大。

(二)残疾人自身能力偏低,综合竞争力不强。

我市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比超过80%,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掌握的职业技能少、水平低,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处于弱势地位。部分残疾人由于身体残疾的客观原因与外界接触较少,在心理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自信。另外,有部分残疾人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对于一两千元月薪的工作瞧不上眼,就业意愿不强。

(三)残疾人就业渠道有限,就业服务不到位。

目前我市残疾人实现就业大多依靠各级残联组织来推动,残疾人就业信息系统和就业服务工作网络还不完善,市场也缺乏专门针对残疾人的招聘信息和劳动力供需市场。残疾人就业渠道不畅通致使一部分残疾人找不到工作、而需安置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又找不到残疾人,企业与残疾人之间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畅通的双向选择。对于自主创业的残疾人,有关部门都会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一次性扶持金。但残疾人创业往往存在管理运作不善、观念陈旧、销售渠道窄等各种问题,加之残联、人社以及乡镇(街道)缺乏后续的跟踪服务,残疾人自主创业难以为继。

三、对策措施

(一)鼓励用工单位开发适残岗位,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促进残疾人就业,应该着眼于他们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残疾人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开发出适合他们工作的新岗位。比如,对下肢要求较低的计算机平台操作,可以由腿脚不便但熟悉计算机的残疾人胜任;一些工作环境噪音大或者特别需要专注的岗位,可以考虑安排对声音不敏感的听力障碍者。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如卫生保洁、报刊销售、社区商店、社区门卫、车库看守、公共设施看护等。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也应设置适当的工作岗位带头招录()和安置残疾人就业。

(二)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残疾人就业竞争力。

《成都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成都市全民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中提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参加技能培训且考核合格的,培训费用全免。在鼓励和动员更多残疾人积极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同时,职业教育应开设更多符合残疾学生自身特点的专业,技能培训要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开展订单式就业培训,根据用人单位与市场的需求、残疾人就业创业需求,实现供需的“无缝对接”;开展个性化培训,重点培养部分优秀残疾人,让其选择自身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学习提高;积极探索电商助残工作,推进残疾人电商普及培训。另外,要加强残疾人心理辅导,帮助残疾人克服心理障碍,摆脱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心理,端正心态,合理定位,树立积极健康的就业观。

(三)搭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创业。

要实现残疾人充分就业,就需要政府、用人单位、个体以及社会工作者等多方共同努力。做好求职残疾人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的相关情况,建立残疾人求职就业信息档案;全面收集用工单位的需求,掌握相关用工信息,并即时做好动态更新;开展就业援助月、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等活动,探索与58同城、51job等网络求职平台合作,开辟残疾人求职板块,拓宽线上线下就业渠道。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健全促进残疾人多渠道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进一步落实好《成都市残疾人就业创业补贴实施意见》。积极鼓励和支持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除按照政策规定给予资金扶持外,残联、人社、市场监管、农业以及乡镇(街道)等部门要着力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和指导帮扶。引导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而给予残疾人特别的关心与关注。营造有利于残疾人就业创业的社会环境,优化残疾人就业创业的结构层次,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更优的就业创业机会,保障残疾人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成都市残联)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