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加大残疾预防力度有效控制残疾发生率

2020/11/27

残疾预防是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传、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而引起的残疾,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成为残障。《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下称《行动计划》)是我国对加强残疾预防,有效减少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发展做出部署的首个国家级政策文件。《行动计划》指出,“残疾风险伴随每个人,残疾预防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

一、我国残疾人相关数据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其中视力残疾人数1200多万,听力残疾2000多万人;言语残疾130万人;肢体残疾2400多万人;智力残疾500多万人;精神残疾600多万人;多重残疾1300多万人。其中重度残疾2500多万人;中度和轻度残疾人5900多万人。

在遗传性残疾、先天性残疾尚未有效控制的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病、精神障碍、意外伤害等导致后天残疾的风险在不断增加。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残疾人200-250万,这不仅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小的压力,同时也会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而通过预防残疾措施,可以减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后天残疾的发生。因此,进一步采取措施增强全民残疾预防意识和预防能力,加大残疾预防工作力度十分紧迫和必要。《行动计划》要求,孕前健康检查率80%以上,产前筛查率6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60%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起数、伤亡人数均下降10%以上,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80%以上……这些指标性规定,就是要从出生缺陷、发育障碍、慢性病、生产事故、精神疾病管理等方面控制致残风险。

二、致残因素及残疾预防的目的意义

致残的因素包括遗传和发育因素、环境和行为因素、伤害与疾病。这三类因素交叉作用,造成残疾。此外,残疾分为先天性残疾和后天性残疾。导致先天性残疾的常见原因有近亲婚育,遗传因素,子宫内发育缺陷,父母吸毒、吸烟、嗜酒等不良行为,妊娠期患某些疾病、服用不当药物,生产中胎儿缺氧、损伤等。后天性残疾也称获得性残疾,导致后天性残疾的因素主要有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脑炎、麻疹、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疾病等;意外伤害可能导致残疾,如交通事故、工伤、辐射和其他伤害。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可能导致残疾的风险因素,其中有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采取适当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多数残疾的发生。残疾预防主要分为三级,需要通过不同的预防措施,以期达到不同的预防目的。一级预防的目的是有效预防疾病和致残性伤害的发生。需要通过预防性保健、咨询及指导、免疫接种、选择健康生活方式、重视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等措施得以实现;二级预防的目的是防止疾病和伤害导致残疾。需要通过筛查、定期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得以实现;三级预防的目的是防止残疾发生后出现更严重的残障,需要通过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适当的护理等措施得以实现。

残疾预防关联医疗、教育、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多领域,树立公众“终生预防残疾”的理念,做好残疾预防,是政府、社会和每位公民的共同责任,是减轻全社会卫生成本、疾病负担和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重要策略,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三、做好残疾预防工作的措施

(一)强化公众残疾预防意识。大力宣传残疾预防相关法规、政策,宣传党和国家对残疾预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宣传我国残疾预防工作成效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树立“残疾预防,人人有责”“残疾预防,从我做起”的理念,增强社会大众和用人单位从我做起、自觉预防残疾的意识,营造全社会重视残疾预防、防范致残风险的氛围。

(二)普及公众残疾预防知识。策划举办残疾预防专场活动,广泛普及出生缺陷防控、疾病防控、意外伤害预防、工伤和职业病预防、残疾康复等残疾预防核心知识。启动残疾预防“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宣传教育行动;通过“残疾预防日”等宣传节点,制作宣传海报、手册、展板等进行广泛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途径进行科普,提升公众残疾预防的素养和能力。让“三级预防”的理念深入人心,自觉树立残疾预防意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自我防控,增进个人健康,远离致残风险。

(三)加强对高危行业的监管。实施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普遍对化工、矿山等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和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开展安全技能培训,严格执行安全技能培训合格后上岗制度等系列要求。企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程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查找处理不安全因素和问题,遵章守纪杜绝“三违”现象发生,操作中做到“三不伤害”;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对加班加点给予严格控制;避免工伤及事故的发生。对一些特殊岗位的员工,要及时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员工身体健康。(成都市残联课题组)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