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 让城市生活更温暖

2021/9/2

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亿,此外,还有大量的伤病人、妇女儿童和其他有特殊需求的群体。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定义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明确指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为便于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所进行的建设活动。”

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信息无障碍、交流无障碍、无障碍软环境等。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是建筑物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包括交通工具无障碍等;信息无障碍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电子和信息技术无障碍、网络无障碍;交流无障碍主要是指使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者能够通过公共传媒获得信息,进行交流;无障碍软环境是指营造无障碍的社会理念,形成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帮扶其无障碍地参与社会生活。

二、我国无障碍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无障碍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无障碍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无障碍设施缺乏整体设计规划

无障碍建设相关技术标准未完全得到有效执行。除大型公共场所(高铁车站、飞机场等)的无障碍设施设计建设较好外,其他公共交通基本没有无障碍设施。另外,多数建筑外部无障碍设施仅为盲道、坡道等,内部无障碍设施也较为缺乏。与残疾人基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医院、银行、政府机关等无障碍设施缺少。并且,城市无障碍设施缺乏整体设计规划,各自独立,未能形成连通布局。

(二)无障碍设施缺乏后期管理和维护

无障碍建设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因缺乏后期的维护和管理,导致部分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遭到破坏、荒废或者移为它用。尤其盲道和坡道被各种车辆、摊位占用现象严重,造成城市无障碍设施无法正常使用。

(三)对信息无障碍缺乏重视和研究

目前,我国适合需求的信息无障碍体系仍不完善,信息交流无障碍技术、产品研发以及推广应有还比较薄弱。促进信息无障碍良性发展的产业机制还没有形成。

(四)对无障碍软环境建设缺乏力度

社会大众普遍没有足够的无障碍意识,许多人缺乏无障碍理念,对无障碍设施也不了解。还有一些人以为无障碍设施只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和需要,但其实无障碍设施也为老年人、儿童、孕妇、伤患、行动不便等群体提供出行便利。

三、我国无障碍建设的措施建议

(一)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着力推进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和残疾人服务设施、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的无障碍建设。制定出台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建设、审核验收和使用管理的统一标准,并严格验收机制,形成合理性、连续性、系统性的体系,满足残疾人和更广泛人群的需求。

(二)规范无障碍设施的保护和维修

完善制度,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保护、维修和监管。从法律上明确物权所有方负责建后的使用管理;执法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违章破坏和影响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的行为;通过宣传教育让市民了解掌握无障碍设施的重要作用,增强自觉维护的意识。

(三)促进无障碍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打造一批适合残疾人的无障碍出行、生活及消费场景。加快政府政务、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电子导航等信息无障碍建设。实施字幕工程,逐步增加手语新闻和字幕节目、公共设施提供字幕信息和语音提示系统;逐步完善报警、急救等无障碍服务功能;对窗口行业服务人员进行手语培训,把国家通用手语、盲文等作为应急语言文字服务内容;研制推广适合盲人、聋人的通讯设备,推进网络服务无障碍;完善食品药品信息识别无障碍应用。

(四)营造无障碍建设的社会氛围

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宣传,通过媒体、公益活动等形式,宣传普及无障碍的基本知识,提高公众对无障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市民的社会公德教育,纠正落后观点和误解偏见,提升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关爱;让广大市民深入了解国家对残障人士的权益保护,能够识别无障碍专用标示、标牌,营造全社会广泛重视、尊重残疾人的社会环境。(成都市残联课题组)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17007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