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推动绿色文明惠民殡葬进入“新常态”

2021/9/30

——西昌市殡仪馆深化殡葬改革提升服务质量纪实


西昌市殡仪馆位于市区东北部的姜坡路65号,始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身为西昌地区火葬场,1985年4月更名为西昌市殡仪馆。馆区占地230余亩,包括殡仪服务区和西昌市公墓两大部分。其中,殡仪服务区46.5亩,公墓186亩,建筑总面积4900余平方米,总绿化面积120余亩。

馆区地势开阔、环境幽静、交通便捷,是凉山州最大的集遗体火化、悼念、骨灰寄存、安葬为一体的殡葬服务单位。现有职工44人,其中在编在职12人(事业管理4人,事业工勤8人)、长期聘用人员13人,临时聘用19人,承担着西昌市、驻昌的中央、省、州属机关与企事业单位、部队和德昌、越西、盐源等周边县域的遗体火化处理工作。

多年来,西昌市殡仪馆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深化殡葬改革为契机,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全力推动绿色、文明、惠民殡葬,完善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为广大丧属提供清新明亮的治丧环境和高效优质的殡仪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治丧需求,打造了一支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殡葬管理服务团队,屡受广大治丧群众高度赞誉。


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卢攀登到殡仪馆调研


西昌市副市长杨收作到殡仪馆调研

近年来,西昌市殡仪馆以深化殡葬改革为契机,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做好一点一滴的殡葬小事,推动殡葬事业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服务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殡葬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的一种“时尚”主题,促进了绿色、文明、惠民殡葬进入“新常态”。

倡导移风易俗

推进社会文明新风

如何进一步革除丧葬礼俗陋习,推进社会文明新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传承传统美德,推动西昌科学、文明、绿色殡葬改革?西昌市殡仪馆交出了这样的答卷:2017年下半年,馆区实现烟花爆竹禁燃禁放;2018年清明,墓区实现烟花爆竹禁燃禁放;2019年清明,墓区实现香蜡纸钱零燃放……

金秋九月,走进西昌市公墓,整个祭祀区域井然有序,路面干净整洁,四周依旧绿树环绕。在公墓及殡仪馆的入口处,赫然悬挂着“健康文明祭祀”等醒目的标语横幅;在公墓及殡仪馆集中区,不时有工作人员向群众宣传着文明祭祀的理念;墓地前,不见香蜡、纸钱被焚烧的痕迹,摆放的更多是水果、酒菜和鲜花。

据了解,近年来,西昌市殡仪馆先后通过在墓区醒目位置设立咨询点,引导群众进行绿色殡葬,宣传鲜花祭祀,设立便民服务点,为扫墓群众提供咨询、指引道路、应急处理等服务,并适时增派墓区安全消防员及清洁员进行实时监管、及时保洁,切实推动了移风易俗、文明祭祀之风。

同时,在全市大力弘扬孝道文化,积极倡导“德孝之风”,努力践行厚养薄葬理念,通过移风易俗,简化治丧仪式、缩减丧期;崇尚科学,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摆道场,不扬幡幛,采用佩戴白花、一个鞠躬、一场家庭追悼会的文明丧葬仪式告慰先辈,自觉抵制迷信低俗活动;要求大家讲公德,不占道占广场占公共场所搭建灵堂灵棚,不吹吹打打,不污染环境,不堵塞交通,不在出殡沿线燃放爆竹、散撒纸钱花圈,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产、生活,自觉维护人居环境,用安静、生态、环保的方式进行丧葬活动。

而在推进绿色生态安葬过程中,西昌市殡仪馆严格实行公墓内集中埋葬,杜绝骨灰装棺再葬;提倡骨灰撒散、深埋,不留坟头,安葬地不设纪念性标志;提倡实行生态安葬,采取骨灰存放(设立骨灰堂、塔)、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

“文明祭祀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西昌市殡仪馆馆长苏顺才表示,近年来,西昌市殡仪馆结合春节、清明等祭祀高峰时节,以“仁孝西昌·绿色殡葬”主题宣传活动等为契机,在全市深入倡导网上祭祀、鲜花祭祀、植树祭祀、清扫墓地、墓前哀思、召开集体或家庭“追思会”、精神传承等文明祭奠方式,号召市民用绿色、低碳、文明的祭祀形式,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市民的丧葬祭祀观念已悄然改变。


文明祭祀宣传标语


新建悼念厅

便民惠民殡葬

最大限度“让利”群众

“现在殡仪馆里面有餐厅了,安排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吃饭有了去处,饭菜也不错,很方便。”“现在来殡仪馆能明显感觉到这里的服务态度相较以前好了许多。”“殡仪馆所有费用都是明码标价,大家对花了多少钱心里有个数了。”

近年来,西昌市殡仪馆聚焦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服务工作,推进惠民殡葬政策落地落实,多措并举保障群众享受殡葬改革最大“让利”,让惠民殡葬、厚养薄葬离老百姓越来越近,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为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项目和收费标准,西昌市殡仪馆不仅在刚进大门的地方用LED显示屏公示所有经物价部门审批的收费项目价格和一些自主选择的延伸服务项目价格,还在每一个悼念厅前设“今天由我为您服务”牌子,上面有工作人员的姓名、电话、值班电话、监督电话。

“众所周知,骨灰盒与墓地市场的利润率很高,为切实让殡葬改革惠及群众,我们严格按招投标程序对骨灰盒进行政府采购,并按采购价加价30%进行销售。”据西昌市殡仪馆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殡仪馆内还张贴了多处公示栏,所有消费项目、收费标准都明码实价地被展示了出来,让老百姓花钱花得清楚明白。

“有了价目表,再也不怕花冤枉钱,消费也明明白白。”“来殡仪馆本就心情沉重悲痛,但如果遇到态度好点的工作人员,心里都宽慰了不少。”“为殡仪馆的公益性点个赞!”对于西昌市殡仪馆明码标价和提升服务的举动措施,广大群众们纷纷拍手叫好。

为切实解决丧属就餐难问题,西昌市殡仪馆先后打造了一个600余平方米的供丧属自己煮饭的“便民服务点”和殡仪馆餐厅。“我们还配备了桌椅、空调、冰柜、厨具等,不仅可同时供两家丧属自己做饭与就餐,还改变了以往彝族同胞们在露天坝围坐吃饭的脏乱差现象;而不愿意自己做饭的丧属们,如有就餐需求,就可以到新打造的餐厅就餐了。”据西昌市殡仪馆工作人员介绍,便民服务点每天的场地租用费用仅200元,平均为每户丧属节约费用万余元。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西昌市殡仪馆年均遗体火化量达2000具,公墓入墓安葬1528具,为低保户、五保户等特困群众140人减免费用140005元,自2020年8月1日起按照《西昌市惠民殡葬政策实施意见》,截止至2021年6月,共为843户治丧家属减免费用891918元,切实减轻了困难群众治丧负担。


引导市民将爆竹换为鲜花祭祀

强化基础建设

助力绿色环保殡葬新发展

为缓解现有悼念大厅不足的现状,2019年,在西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西昌市殡仪馆新建10个悼念厅项目开工。2020年8月1日,该项目正式竣工投入使用。

区别于原有的传统悼念厅,此次新建的10个悼念厅面积更大,功能更全,布局更科学合理。每个悼念厅面积达200平方米,厅内遗体存放区域和治丧活动区域分开,厅与厅之间相对封闭,并采用一次性布置,更加突出生态、低碳环保的主题。

在遗体告别区,灵堂布置本着绿色、便民和利民服务理念,采用环保仿真绢花布置,并提倡家属不再使用一次性的花圈,在推进绿色、生态、环保、安全的治丧方式过程中,还大幅度地减少了丧属治丧费用,提高了治丧服务工作效率。

灵堂内还设置了电子讣告屏,电子遗像、电子挽联用以追思逝者,并在新建悼念厅内全面推广使用电子香蜡,实现香蜡纸钱“零燃烧”和烟花爆竹“零燃放”,消解传统丧葬带来的攀比浪费、环境污染、火灾隐患等诸多问题。

同时,厅内还新增了礼厅服务员,协助家属办理相关手续,使便民惠民政策更加凸显。据了解,按照凉山州物价局下发的收费文件,每厅每天核定租厅费1300元,经过测算,按此标准家属在原来的基础上户均节约4000-5000元。

新厅的投入使用,改善了广大治丧群众的治丧环境,办理治丧事宜方便快捷,节约了办事时间及费用支出,得到广大治丧群众的好评,治丧群众满意度极高。

为确保绿色环保标准化项目的顺利完成,同时补齐殡葬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满足群众基本殡葬服务需求,西昌市殡仪馆还投入110万元,新建了一个234平方米的家属等待休息室、家属领取骨灰室、遗体告别室并配备相应设施,切实解决了家属在等候火化过程中无遮风避雨休息区的问题。


园林式公墓

推进信息化建设

转型升级服务新常态

为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与殡葬服务实现深度融合,促进殡葬服务更加便民、透明、优质、殡葬管理政策更加科学、精准、高效,殡葬领域逐步实现网络化、协同化、智能化,近年来,西昌市殡仪馆还积极开展业务标准化建设,探索打造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方法,力争实现车辆预约、调度、冷藏(防腐)管理、遗体整容、悼念厅管理、业务洽谈、火化控制管理、业务结算、遗体身份识别控制、音视频控制系统、一卡通系统、骨灰寄存管理、殡葬物品进销存管理、领导决策分析统计、便民查询、移动办公等系统进行全方位业务管理,以提高殡仪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届时,治丧群众即可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西昌殡葬政策、网上办理各项遗体在馆丧葬业务以及公墓的购买下葬、祭祀等各项预约业务。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砥砺精神品格。下一步,西昌市殡仪馆将继续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紧紧围绕“善待逝者、慰藉亲人”的服务理念,严格恪守“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工作宗旨,积极宣传殡葬改革法律法规,进一步推进公墓围墙、景观打造、园林绿化、18个老旧悼念厅改造升级,加快“绿色殡葬、惠民殡葬”的落地落实,树立好、维护好民政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努力将殡仪馆打造成一支高效优质的服务团队,为把殡葬改革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推向更高的发展层次和水平而努力奋斗。(马祥芳 本报记者 李彭川)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17007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