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从镇村“量变”到发展“质变”

2021/12/23

——遂宁市扎实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

忙!建制调整后,每逢周末,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三门村稻香渔农家乐院内都坐得满满当当——餐饮、住宿、乡村游,村子里的人气旺了,村民们脸上乐开了花。

村级建制调整前,三门村土地高标准率、利用率均不高,存在村民小组之间争土地,各组自行发展,无法成片发展产业。通过改革,村民小组由14个合并为6个,村民小组的调整,消除了村民小组之间的隔阂,带动了土地整合的效率。

“两年时间,村子成片发展优质水稻600亩,藤椒360亩,‘五金’模式带动村民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提起村子里的变化,三门村党支书傅仕雄满是自豪。一手发展经济,一手盘活闲置资源,原大安乡敬老院、三门村小学“摇身一变”,成为三家大米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和稻香渔农家乐,一举破解土地零碎、资源闲置、产业单一的发展瓶颈,创造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

让土地“醒过来”,产业“活起来”,一条以三门村为核心的琼江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带从三家镇延展开来——稻渔共生、稻菇共生、稻油共生、稻菜共生,涵括莲花村、芦城村、鲁班会村、龙嘴村等5个村的1万亩大米产业核心区建成,辐射带动琼江流域各村,玉丰、西眉、安居等镇,10万亩优质水稻创造经济价值20000万余元,让曾经分散撂荒的土地变成了近者悦远者来的“鱼米之乡”,让乡村振兴的薪火烧得更旺。

三门村的蝶变是四川省遂宁市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的一个缩影。

作为四川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三个试点市之一,近年来,遂宁市将两项改革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打出“调乡、合村、并组、社区优化”四套组合拳,通过全面落实“1+26+1”方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给出“遂宁经验”。

“两项改革是一篇前后相续的大文章,如果‘后半篇’跟不上,改革就不算真正到位。”遂宁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谈到,“前半篇”是基础前提,重在调整优化,“后半篇”是深化拓展,从“物理变化”催生“化学反应”。

据了解,通过两项改革,遂宁梳理闲置资源乡镇国有资产共涉及31个涉改乡镇(街道)的319宗、29.1万平方米、1.61亿元;村集体闲置资产共涉及664个涉改村(社区)的1693宗、86.19万平方米、2.38亿元,已盘活镇村闲置公有资产715宗、面积43.68万平方米,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高位推动,精心谋划“绘好图”;有序推进,聚焦激发资源要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强化基层治理合力“四大任务”下功夫;融合发展,一体推进求实效......多轮驱动,让改革红利在遂宁城乡持续释放。

“咯咯咯……”5月中旬,遂宁市大英县回马镇金山村村民陈延全一边顾着地里,一边照顾着圈中的乌骨鸡。这些乌骨鸡是陈延全用“农户信用积分”从村上换回来的。

金山村由原贫困村金竹村和非贫困村元山村合并而成,为写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去年5月,一项“农户信用积分制”,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集体经济发展、信用贷款等挂上了钩。

“基础分60分,村民可以享受村集体产业乌骨鸡寄养权20只。”金山村第一书记钱礼告诉笔者,以60分为基准,每上浮10分,可在村集体跑山鸡圈舍认领鸡苗多领养10只。村民负责寄养,村集体负责销路,达到出栏标准后,村民可将领取数量10%的乌骨鸡自行处理,剩余的由村集体统一购回并贴标销售。目前,金山村已向全村村民发放乌骨鸡3200余只。2020年,金山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万元,比起村建制调整前增加了35%。

促发展、惠民生,“两项改革”的化学反应从资源配置优化、发展质量齐升中透出,更从老百姓的口碑中得以印证。

“一呼就应、一修就好。”看着客厅的电灯又亮了起来,遂宁市船山区育才街道犀牛社区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舒全珍再三感谢社区专职维修师傅李再明。和舒全珍一样,李再明同为社区居民:“我有机械维修的手艺,下岗后,社区穿针引线,让我进入社区专职维修队伍,就近上班也方便照顾患病妻子。”

“小区老、设施老、人员老”曾是育才街道的突出问题,在社区建制调整和治理优化中,聚焦增强服务能力,育才街道改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亲民化,搭建起“E修就好”服务平台。“采取‘企业入驻+社会组织运营+互联网’模式,培育出‘犀牛微帮’‘犀牛一家’等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将O2O服务模式运用在了最基层的治理单元。”育才街道党工委书记周莘然告诉笔者,自2020年11月以来,平台已有注册用户890余人,共计接单127次,涵盖五金安装、水电维修、管道疏通三大板块,便捷、高效、贴心的服务赢得一致好评。

擘画蓝图让人振奋,安排部署催人奋进。下一步,遂宁市将结合“十四五”规划,找准主攻方向和重点,着力建机制、优布局、夯基础、补短板,做实“后半篇”文章,不断深化改革成果,进一步推动镇村“量变”转化为发展“质变”,把改革成果切实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李佳雯  胡海平)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17007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