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党建引领 标兵带动 重塑幸福美丽社区家园

2022/5/19

——峨眉山市引领退役军人参与社区建设纪实


社区党委书记开展退役军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社区党委带领居民开展地灾防治综合演练

【编者按】 峨眉山市九里镇文盛社区曾是一块臭名昭著的“三不管”地带,近年来,峨眉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探索服务模式,将退役军人服务站与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利用四个“抓手”协调各部门力量,将服务管理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三不管”地带实现了改头换面的涅槃重生,文盛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也成功创建为“全国示范型服务站”。


文盛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


“聆听党史故事,传承先辈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特色活动现场

峨眉山市九里镇文盛社区于2020年11月成立,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随之挂牌运营,现有居民1718户3406人,常住人口4434人,其中退役军人469人,退役军人党员261人。该社区属于老牌央企“川投峨铁”家属区,随着企业改制、力量削弱导致管理不善,属地乡镇又因无管辖权而管不了、管不着,厂区居民逐渐被边缘化,从而彻底沦为“该管的不想管、想管的管不着”三不管“真空地带”。厂区基础设施建设陈旧破烂、水电管道老化,垃圾遍地、杂草丛生,加之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员结构复杂,原住民、拆迁户、外来租户、彝族同胞与厂区工人长期混居,厂社矛盾、经济矛盾、文化习俗矛盾穿插共存,吵嘴打架、小偷小摸、挑衅滋事等现象愈演愈烈;居民遇到困难问题无处反映、无人可找,而其中数量庞大的退役军人群体无带头人、无主心骨,变成无组织无纪律的“盲区”,到省进京上访串访不断,甚至出现一天内拨打100多次心连心热线的情况。老厂区被贴上“老破旧、脏乱差、麻辣烫”等标签,周围居民唯恐避之不及。

面对这块老大难区域,九里镇党委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借助换届契机积极向上汇报争取,会同组织、民政等部门研究成立九里镇文盛社区,专门负责川投峨铁公司“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接管区域服务管理职能,社区党委与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发挥“红色引擎”核心作用,从退役军人群体中挖掘“领头人”、寻找“热心人”,利用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将服务管理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曾经的“三无厂区”从此化整为零,实现了改头换面的涅槃重生。

党建引领  统筹谋划

峨眉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会同组织、民政等部门结合全市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将换届选举与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相结合,对社区“组织软、班子弱、队伍散、民风乱”等问题出重拳、下猛药,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有着过硬作风的退役军人魏成明临危受命担任“一肩挑”党委书记,同步对班子成员进行“换血”,建设强有力的“领头雁”班子。通过开展“堡垒提升工程”“党员先锋工程”和“退役军人示范工程”,建强班子和党员队伍,扭转了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的问题,社区党委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群众归属感和信任度逐步提升。积极发挥社区党委书记号召力强、群众基础好、擅长应急处突等优势和个人魅力,用退役军人引导退役军人党员发挥标杆作用,挖掘社区退役军人党员先进事迹,举办“聆听党史故事,传承先辈精神”特色活动,利用典范力量带头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谋划好退役军人管理、治安整治、环境美化等多项工作规划,逐项分解工作措施,“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压紧压实各方职责,形成“党建开道、组织引领、退役军人示范”的工作格局。

打造阵地  靠前服务

结合社区“亲民化”改造,全力打造“退役军人之家”,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继设置退役军人专属“三室一厅”—阅读室、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和多功能活动厅,增设荣誉墙、光荣榜等,突出“家的感觉、军的特色、人的情味”,给予辖区内退役军人最大范围尊崇优待;协调民政、社保等部门设立退役军人“马上就办”服务前台,制定“一次性告知”“一门式受理”和“一站式办结”的“三个一”服务机制,提供“退役军人业务+民政救助+老龄补贴+医保”等“一条龙”服务,真正实现退役军人办事最多跑一趟;畅通线上咨询渠道,建立文盛社区退役军人微信群,工作人员24小时线上待命解决退役军人困难诉求;积极统筹社区资源,与拥军门店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开设峨眉山市第一家退役军人服务超市“张哥超市”,协议超市全部商品对退役军人直接优惠5%,并享受社区内免费配送服务,同时提供水费、电费、燃气费和家政、叫车等代缴代办服务,将“服务超市”打造为服务退役军人的“跑腿前站”。

化矛解盾  凝心聚情

将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机制与乡镇信访工作机制相结合,建立“一对一”包户联系制度,实行“社区服务站+镇信访办”合署入户走访方式进行包片,一年内全覆盖完成辖区内469名退役军人走访。针对重点信访人员,注重政策稳控与关爱帮扶相结合,联系市、镇两级资源为军转干部协调日常活动场地,还提供横幅制作、资料印制、活动保障等“保姆式”服务。整合民政、人社、残联等部门资源,开展“健康护航”“益岗自强”“暖心聚力”三大专项行动,退役军人真正实现了困难有人帮、办事有人找。社区军转干部过去自行成立的“5人小组”,也在社区党委和退役军人服务站内外兼施的暖心举措下逐步分化瓦解,现阶段活动重心已由“研究如何上访提高待遇”转化为“集中学习研究退役军人保障法”,活动组织也由曾经的“不听指挥”变为“听党话跟党走”,甚至主动征求社区意见。

2021年以来,文盛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解决退役军人参与的大小厂社矛盾、军转干部上访问题等130余起,有效稳定了局势,得到所有退役军人的信任和尊重,未发生一起进京到省上访情况,文盛社区一跃实现“三个转变”,从峨眉山市矛盾纠纷的“热点社区”转变为相对“冷门社区”,从群众信访的“大社区”转变为“小社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社区”转变为“进步社区”。

标兵带动  重塑家园

社区党委统筹用好乡镇挂联干部、支部党员、功臣模范、退役军人、“三官一律”、社区网格员等下沉力量,成立居民自治委员会、居民调解委员会和“有事来协商”召集人委员会,解决沟盖板断裂、路灯安装、架空线路入地等工程问题,开设“法治讲堂”“社区公堂”,调解社区治安、五清行动、安全隐患等方面引发的矛盾纠纷。设置退役军人“好人榜”“曝光台”,积极评选“最美退役军人”,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激发退役军人的身份认同、道德觉醒和责任激活。成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三支队伍”,组织参过战、剿过匪、平过判的15名立功受奖退役军人成立“老兵宣讲队”,定期进校园、进小区、进企业开展红色精神宣讲;组织有情怀、有奉献精神的退役军人成立“老兵志愿服务队”“老兵突击队”,在治安巡察、邻里纠纷化解、矛盾调处、基层治理等方面冲锋在前,构建“退役军人示范带头+居民广泛参与”的治理格局。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积极制定社区发展5年规划、居民公约和廉洁公约,强化经费保障,组织扶老爱幼、帮困助残、趣味运动、节庆联谊等活动160余场次,社区居民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呈现出“党群同心、美丽宜居、安宁有序、睦邻友好”的美社区新家园。

凝心聚力  同频共振

文盛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自成立以来,在提升服务质量、拓宽服务思维等方面下足力气,曾经的老厂区撕掉了“老破旧、脏乱差、麻辣烫”标签,成为如今的文明和谐新社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和启示:一是突出政治功能,党建引领是核心。实践证明,文盛社区将换届选举与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相结合,社区党委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选好带头人、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服务方式,扭转了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问题,实现了社区由乱到治的华丽转身。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化矛解盾是关键。文盛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后下大力气开展走访调研,实行“社区服务站+镇信访办”合署入户走访方式,一年内全覆盖走访辖区469名退役军人,收集问题意见1173条,全面梳理汇总、分类分级处置,在最突出、最迫切、最深层次的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上精准施策,切实稳控了局势,实现从“麻辣烫”到“清静绿”的完美蜕变。三是用好榜样力量,标兵带动是引擎。退役军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资源,文盛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充分发挥老兵政治过硬、战斗力强、无私担当等优秀特质,通过成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三支队伍”,动员鼓励老兵积极参与社区治安巡察、矛盾调处、志愿服务、争先创优等活动中,为广大群众树立示范标杆,以点带面形成文盛社区凝心聚力、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本报记者  李芊浔)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17007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