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犍为县传承地名古韵 狠抓社区治理

2022/7/28

犍为,西汉置郡、隋朝建县,承西汉古郡之名,已有2157年历史,底蕴深厚,孕育了“百年火车、千年庙镇、万年湖泊、亿年桫椤”等自然人文资源,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麒麟灯、岷江号子、祭孔礼仪特色鲜明,犍为茉莉茶、麻柳姜、罗城牛肉等特产远近闻名,被誉为中国桫椤之乡、中国茉莉之乡、中国茶乡。

争创“千年古县”

传承地名古韵

一直以来,犍为县高度重视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坚持党政主导。组建犍为县地名委员会,印发《犍为县地名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强化全县地名管理工作。同时,把地名工作列入乡镇部门目标考核,推动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由行业行为向党政行为的转变。

注重学习宣传。在县常务会和常委会上组织学习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并将其列入部门普法责任清单、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内容。充分利用微信、电子显示屏、街路牌等平台,进行地名文化保护知识普及,强化宣传引导,营造人人参与地名文化保护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群众地名文化保护意识。

着力“千年古县”申报。2019年,犍为县为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独特优秀地名文化资源、守护地名文化遗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申报“千年古县”。2019年9月,顺利通过民政部专家组的实地巡查考证。

开展地名乱象治理。开展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印发《犍为县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方案》,2021年对“格兰郡”“威尔顿庄园”“皇家芭比伦”“海伦堡”等4个洋地名进行更名,与住建、发改部门建立协调联络机制,落实了城区建筑物在立项前将名称送县民政局初审制度。

专注地名文化保护。全力配合《地名天府》电视节目录制。对老化破损、设置不规范的地名标识标牌及时更换,对遗失或遗漏的及时安装。加快地名信息化建设,提高地名数据库万条信息质量。切实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印刷《犍为地名故事》和《犍为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正在编纂《犍为县标准地名录》《犍为县标准地名图册》《犍为县标准地名手册》。将具有文化内涵的老地名和历史地名如紫云街(云亭晓烟)、罗城街、古郡路等作为城区街道命名。将具有影响力的地名如孝姑泡子酒(孝渡流芳)、金石井柑橘、铁山春等注册为商标。

总结试点经验

狠抓社区治理

2021年10月21日,犍为县玉津镇被确定为2020年全省基层治理示范镇,漱玉社区和船形街社区被确定为2020年全省基层示范社区。2021年10月25日,乐山市犍为县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绩效评价结果为“优”。近年来,犍为县以四川省首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为契机,对标要求、聚智聚力,走出了一条符合犍为实际、具有犍为特色的治理新路径。

聚焦党建引领,健全治理体系。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三联三建”行动为统揽,构建“县-镇-村(社区)-网格-楼院”五级治理体系,扩大党组织在小区、楼栋(院落)的覆盖面。强化社区、小区党组织班子队伍建设,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纳入镇村干部主题班、进修班培训内容,培训镇、村(社区)基层治理干部800余人次。

聚焦高质高效,推进城市治理。实施“犍心为民·邻里城心”治理项目,细化“邻里驿家”“邻里队伍”“邻里服务”等7项治理内容,整合党建、民政、群团等资源力量,加快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组织召开社会组织服务城市基层治理供需对接洽谈会,新引入5家社会组织与6个社区签订合作协议。

聚焦站室建设,完善治理平台。建设玉津镇、罗城镇等4个社会工作服务站和11个村(社区)社会工作室,着力打造一室一品。“社区+志愿服务”,深化“犍嬢嬢”志愿服务品牌;“社会组织+助老服务”,开展老年人个性化服务;“社工+旅游服务”助力景区景点知识讲解,“暖心助急”服务,提升游客体验感;“社会资源+积分兑换”,激发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社区自治组织+文明劝导”,传播文明新风的社区志愿服务。开展村(社区)居民需求调研400户,入户走访低收入群体、留守老人461户,留守儿童、孤儿29户,发放问卷调查1070份,开展老幼关爱2618人次。成立志愿服务队14支,培训志愿者743人,疫情防控服务34700人次。

下一步,犍为县将坚持统筹结合,围绕地名文化传承与保护,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拓宽地名命名思路,积极申报“千年古县”;持续壮大“犍嬢嬢”队伍,加强社工站建设,持续开展好各项民政服务工作,推进社区治理不断完善。(罗宏  黄勇)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17007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