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科技赋能 助力劳动教育新发展

2022/12/15

——悦动新城学校科技劳动教育纪实

科技、创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关键词。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在中小学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劳动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路径。近年来,成都市新都区悦动新城学校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学生需求,通过将科技创新与劳动教育融合,在“动脑做”中培养出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科技种植

在传统劳动中探索生物新知

学校建有蔬菜种植园、金桔种植园、葡萄种植园、耙耙柑种植园、花草种植带等种植基地,每周二开展种植活动。学校科技种植不仅让学生动手学习“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劳动技能,还要动脑将生物学知识融入种植活动中,通过一个个种植任务和实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生物等学科素养、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翻”出“呼吸作用”。学生种植劳动首次项目就是翻地,老师提前一周让学生对“翻地”作用的资料进行查询,让学生了解:松土有利于植物根部的有氧呼吸;有氧呼吸能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学生在翻地的同时,引发对植物呼吸作用知识的探究,了解了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真正见识了在农业生产上呼吸作用知识的应用实例。

“种”出“光合作用”。土地平整后的劳动项目就是种菜,而种菜为什么要保持间距?老师带着学生进行了“菜苗间距背后的秘密”探究活动,种了两箱间距不一样的莴笋。同样的管理,学生每天观察记录,两周后发现正常间距莴笋长势更好,间距密的一箱虽然还没有发展到叶片拥挤的程度,但是莴笋却非常细瘦。通过探究,孩子们发现种菜保持间距是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系,合适的间距是为了菜秧能够得到充足的阳光,更加有利于光合作用,使蔬菜能茁壮成长,从而懂得了种植蔬菜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歪”出“向光性”。科技种植园里有一排靠墙的种植箱,里面种的豌豆全部向外“歪”着脖子,劳动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分析判断,让学生明白了植物的向光性。

“拔”出“生物多样性”。拔草的劳动项目叫“发现生物多样性”,学生在草丛中发现了螳螂、蝼蛄、蜻蜓和蜘蛛等昆虫,不断地有“生物多样性”的新发现。

无土栽培

在探究中培养综合解决问题能力

为建设科技引领型劳动教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悦动新城学校建设了可种植1000株植株的无土栽培设备。在老师辅导下,学生在营养液配制中学习化学知识、在植株移植中了解生物知识。学校注重设置一些跨时空、长周期的劳动主题,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项目和劳动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实践创新能力。如学校4月种的“上海青”,生机勃勃,5月突然就干枯死亡,孩子们发现是气温高导致营养液温度高,他们对水培管进行防晒隔热包裹,经过测温对比,效果不佳,又继续想办法,搭建防晒网,测温对比效果明显,植物又重回生机。通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了在做中研究、做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习中探索的道理。

科技赋能劳动工具

“创新做”中培养综合能力

面向未来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要让学生了解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方式。基于此,悦动新城学校开发了科技赋能劳动的“创新做”科技劳动课程。

一是“小小程序员”课程。将AI+编程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让学生了解当下智能制造技术。学校已经实践任务有:紧追生活热点的垃圾分类、自动驾驶、机器人智能分拣、机器人智能抓取等,这些都是现代生活中新的劳动工具。

二是“机器人总动员”课程。机器人课程以结构搭建和编程为主要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工程思想进行渗透教育;孩子们成功设计制作出了循迹自动小车、暴走机器人、换档拉力车、机器人画师等。

三是“新动劳动小创客”课程。“新动小创客”课程通过设计智能交通为线索,围绕主题分解不同子项目,如智能交通、航天飞行器、动力船等,由学生个性化选择项目完成。目前,已有多个物化成果,如动力船荣获区级比赛第一名,将代表新都参加市级角逐。

四是“新动梦工厂”课程。课程分年级设置项目,如风力发电、电磁起重机、倍力桥、双能源动力车、双驱风力车、甩干机、电动升降机、泡沫切割机等,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加入项目组进行设计制作。通过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工具,在孩子们深度学习其工作原理后,用小型的材料模拟制作出来,让孩子们感受科学技术与劳动教育融合下发生的奇妙。

项目式学习实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悦动新城学校科技劳动教育是以项目式学习的形式系列化开展的,每个项目都会设计系列课程活动。如“种”出“光合作用”项目设计了前置课程:查阅菜苗为什么需要间距?科技劳动实践活动:间距背后的秘密,通过不同间距的两箱菜的对比实验;课后反思:光合作用的神奇。通过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这种项目式沉浸式的体验,更能激发学生劳动实践与探究的热情。

悦动新城学校科技探索科技赋能劳动实践的方法,将进一步把握课程任务群与核心素养的关联,更好地达成劳动课程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报记者 李全)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2021025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