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盏茶 温暖社区服务生态圈
2023/10/19
——探访“老兵盖碗茶”万安街道服务阵地
老兵盖碗茶万安街道服务阵地内部展陈
【编者按】今年6月,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专题召开“老兵盖碗茶”创新治理模式工作推进会,将“老兵盖碗茶”平台阵地建设与公园城市先行区建设相融合,与爱国拥军示范街打造、拥军企业商家发动等重点工作相结合,推动“老兵盖碗茶”创新治理模式在新区(成都直管区)所有街道全面铺开。
小小一盏盖碗茶,“盖出”现代都市社区治理新模型。为进一步推动“两个服务”试验成效,本报联合四川天府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特别策划“老兵盖碗茶”系列报道,深入天府新区各街道探析“老兵盖碗茶”的落地生根与创新发展,见证这场走在时代前沿的,以党建和公益为纽带、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者为骨干主体,辖区拥军企业(商户)广泛参与的新型社会治理格局塑造过程。
“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公安干警、环卫工人、70岁以上高龄老人凭证件免费品茗,本辖区70岁以下居民品茗2元一杯,本辖区外居民(不含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品茗5元一杯……”
近日,走进天府新区“老兵盖碗茶”发源地万安街道城南坡服务阵地,30余名退役老兵正在品茗、观影、下棋……一派热闹景象。近年来,聚焦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和增强退役军人作用发挥,万安街道城南坡社区创新打造“老兵盖碗茶”服务阵地,推动退役军人工作多线融入社区发展治理等工作中,成功构建起以党建和公益为纽带、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服务为支撑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这里是“老兵盖碗茶”的发源地
城南坡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安置小区,有居民2579户近万人,其中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170人。
2017年,在长期的入户走访、收集居民需求过程中,社区党委书记吴大燚细心地发现,不少老兵都感慨需要一个场所同战友相聚、共忆军旅生活。
于是,在吴大燚的倡导下,老兵们的合力下,大家一同想名、选址,准备桌椅板凳和茶具,开启了“老兵盖碗茶”起行之路。
“当场地打造完了后,老兵们围坐在一起,35㎡的老兵盖碗茶馆里,充满着茶香和老兵们的聊天声和爽朗笑声。”吴大燚回忆着第一场聚会说。
历时近6年多,老兵盖碗茶从最初35㎡的1.0版本到如今350㎡的3.0版本,先后经历了两次焕新改造。如今,已成为了集“老兵茶话会”“老兵议事”“老兵品茗道文明”“老兵公益行”“老兵书法社”等多功能一体的活动场所。
“我们创立‘老兵盖碗茶’,最初只是想打造一个让老兵免费喝茶、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的平台,同时也让社区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及时掌握老兵个人健康情况和家庭生活情况。”吴大燚说。
没想到,随着知名度的打开,来自其他社区的退役老兵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几十人前来喝茶,摆龙门阵,同时在社区党委、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引聚下,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和各项志愿服务工作中,逐渐成为了社区党建引领发展治理中的先锋骨干力量。
这里是退役军人作用发挥的新高地
“老兵盖碗茶”平台建成后,许多退役军人主动走进社区,在喝上一杯热茶的同时,成为疫情防控、垃圾分类、文明创建、小区自治等工作的骨干力量。通过融合,他们对社区党组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信任度、配合度越来越高。
2021年3月,成都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城南坡社区成为试点社区,社区将97个垃圾点位、280余个垃圾桶全部撤销,重新设置了10个集中分类箱体,并号召志愿者参加垃圾分类文明劝导。
79岁的老兵陶成金第一个报名参加,负责8号箱体分类劝导,并积极宣传干湿垃圾、有害物质等分类知识。“当时,我们前后坚持了半年多,最终成效非常明显。”陶成金说,在社区与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服务队和广大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城南坡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成功获得全市表扬。
70岁的老兵周昌全,也是城南坡社区第六居民小组组长、战旗红志愿者。现在,有着多重身份的他,每天都会和社区网格员们一起深入院落,开展常态化走访、关心关爱孤寡老人、开展燃气安全排查、进行垃圾分类劝导……面对居民提出的问题及诉求,他都耐心解答、做好记录。
还有老兵李明治、卢登成、陈兴福、李如水、包东华……依托“老兵盖碗茶”服务阵地,万安街道城南坡社区成功孵化培育了一批退役军人志愿者,并将其统一编入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服务中队,实行实名制编队管理,按照成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3+1+N”编队思路,组建若干功能性分队,有效实现了退役军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流程再造和工作闭环。
同时,为积极倡导退役军人在志愿服务中受尊崇的社会价值取向,社区还大力实施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推动退役军人志愿者享受社区公共服务商家、拥军联盟企业(商户)优惠优待,提升退役军人参与志愿服务整体效能。
截止目前,城南坡社区已有137名退役军人加入“战旗红”志愿服务队伍,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特别是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等重大任务中发挥了独特优势和突出作用,累计志愿服务达1.4万余人次,志愿积分3.6万余分。
这里是现代都市社区治理创新的示范地
“老兵盖碗茶不仅是我们退役军人休闲服务的阵地,同时也是我们社区的民情服务站。”吴大燚表示,通过老兵盖碗茶引聚老兵茶叙的形式,社区成功收集了一大批社情民意,最终针对性地解决了发展难题、办好了民生实事。
“迄今为止,我们已为退役军人、军人军属和其它人员提供近20余万杯免费茶水服务。”据吴大燚介绍,通过20余万杯盖碗茶,社区成功帮助老兵架起了沟通交流的“连心桥”,汇聚起了老兵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的“向心力”。
目前,老兵盖碗茶已经成为了城南坡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的一个重要平台。在老兵盖碗茶服务阵地的辐射影响下,城南坡社区不足一公里长的爱国拥军街上,国防双拥微游园、爱国拥军广场、退役军人共建共享服务超市、川君绣文艺创作工作室、老兵食堂等多个新时代服务退役军人的新场景相继呈现,“老兵就餐、老兵健身、老兵康养、老兵托幼”等一体化、便利化服务真正走进了老兵身边。
“目前,我们城南坡社区已有57家商家加入爱国拥军示范街,为退役军人亮出服务承诺、提供常态服务。”吴大燚说,“为实现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长效、可持续发展,社区运用商业逻辑和市场手段,将‘志愿服务’与‘全民双拥’有机结合,组建了爱国拥军联盟,为此,社区先后提供公共资源服务折算约8万余元,企业(商户)慈善捐赠、优惠让利达15万余元。”
此外,通过充分挖掘辖区资源、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依托爱国拥军事业发展基金、“e+服务超市”“老兵盖碗茶”等平台载体,推动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战旗红志愿者、拥军联盟成员三方主体的互融共享以及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和长效支撑,城南坡社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党建和公益为纽带、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者为骨干主体,辖区拥军企业(商户)广泛参与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型。(冯芸 本报记者 李彭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