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泸州公办养老机构开放办院从“床位空置”到“一床难求”

2024-11-07

今年以来,泸州养老机构积极响应号召,实施开放办院,丰富银发消费场景,在兜底保障特困人员床位基础上,将富余床位对社会开放,并向周边老人提供普惠养老服务。开放办院后,多家养老机构一床难求

专业引领 突出医养示范

泸州市社会福利院设置床位450张,现有服务对象420人,其中特困人员126人、社会代养老人294人,社会代养老人平均年龄达到89岁。市社会福利院坚持强化医疗、护理和社工三项专业服务,曾被评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和全省首批医养融合服务示范单位。

一是医养一体化。与市中医医院联合建立老年病科,在院内设立住院床位50张,配备现代化医疗和检测设备,形成医在院内,养在院内,康复在院内的医养深度融合模式。老年病科自建立以来,累计为院内老人提供门诊服务4800余人次、住院服务950余人次。

二是服务标准化。以刘世英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引领,围绕通用标准、服务保障、服务提供和岗位职能四大内容,形成了127项服务标准,建立了完整的养老标准化服务体系。拟制的《特困人员机构集中供养服务管理规范》经发布后全市推广。

三是管理智慧化。投入250万元打造建设智慧养老信息平台,配置智能终端、室内外AP、可视化门禁和智慧床垫等硬件设备,搭建服务管理内容软件服务体系,形成智能化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医疗康复、护理服务、社工服务和综合管理的智能化操作。

问需于民 突出地域优势

叙永县摩尼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避暑康养地理优势,在集中供养分水、麻城、观兴镇等6个乡镇特困老人的基础上,将富余床位和公共服务向社会开放,大力补足当地避暑设施短板,受到旅居老人的追捧和好评。

一是推出旅居套餐。深入调研分析老人旅居需求,聚焦避暑+山地文旅+老年颐养服务,设置单人间和双人间,根据居住时长灵活收费,21℃的夏天吸引了泸州周边城市的大批老年人前来。

二是升级银发食堂。在满足健康、美味和适老化的基本原则上,推出摩尼特色菜品,落实全市老年助餐优惠政策,实现菜品周周上新、价格实惠亲民。7月以来,银发食堂日均接待社会老人300余人次。

三是提供综合服务。中心免费为周边群众提供养老咨询和文化娱乐等服务,明确对外服务事项清单及具体价格,让机构专业照护、康复护理、助急助医等服务走出去,延伸到居家社区走出去。

提升服务 主打惠民便民

泸县社会福利院、合江县社会福利院等机构因地制宜,多形式探索开放办院模式。

一是购买服务优管理。泸县社会福利院联合县域内医共体资源运营管理,将中医药康复、老年疾病防治融入服务;合江县社会福利院引进第三方专业管理团队,聘请专家驻院开展失能照护专业培训,有效提高管护能力。

二是丰富活动吸人气。在福利院内设置老年大学教育点,丰富院内文娱活动,引进社工组织定期开展专业服务,通过组织集体生日会、节日庆祝等方式,提高老人归属感和幸福感。

三是扩充床位惠百姓。合江县积极盘活社会闲置资源,将荔江镇原实录中学土地及建筑物等资产无偿划转民政用于发展养老服务,投入340万元改造后,新增护理床位92张,配备专业护理团队,进一步满足失能老人就近照护需求。

养老机构开放办院政策的实施,是兜底保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与市场运营并行的机制,不仅增强了社会公众对养老服务的了解和信任,也为养老机构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报记者  李芊浔)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2021025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