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访谈 甘做现代孺子牛 愿将青春“洒”民生
2011/5/19
——访宝兴县民政局局长董国均
三年艰辛磨砺,三年浴火重生,三年前,宝兴县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三年来夜以继日,经过求真务实工作,冰雪寒风终于化作生命的精彩。 宝兴民政人始终恪守“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能,发挥铸造平衡机制、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作用,健全民政工作、基层社会管理、优抚安置双拥工作、社会福利事业、社会组织建设、慈善事业形成“六大格局”;完善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社会扶助体系、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五大体系”。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宝兴县民政局,对民政局局长董国均进行了专访,与董局长一同见证这座“伤城”的复兴之路。
记者:董局长,大家都知道,“民政事关民生”,尤其是面对灾后宝兴县民政事业百废待兴,你们在危难中挺起民政人不屈的脊梁,请介绍一下宝兴灾后重建情况。 董局长:民政事业关乎社会和谐,关乎为困难群众服务大事。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宝兴县民政灾后重建项目共14个,包括中坝敬老院、烈士陵园、社会救助福利服务中心、社会福利院、军休所、老年活动中心、婚姻登记处、穆坪和灵关社区居委会活动室、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殡葬服务所等,总投资2368万元。其中总投资590万元打造、总体建筑面积达3481平方米的宝兴县社会救助福利服务中心、社会福利院、军休所主体工程现已完工,投资450 万元修建的中坝敬老院也已竣工并完成初步验收,其他工程进展情况也很令人欣慰。 记者:民政工作肩负党落实惠民政策的伟大使命,宝兴县民政工作取得新突破,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这些成果凝聚着宝兴民政人的心血,请您谈谈。 董局长:宝兴民政局全体同仁一直践行“一切为了服务对象,为了一切服务对象,为了服务对象的一切”工作理念,在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自进入灾后恢复重建以来,我局始终把民政项目恢复重建作为“一把手”工程,“严”字当头,围绕项目实施进度、建设质量、廉价工作三条主线,严把“八关”,即项目选址关、工程设计关、招标关、施工管理关、建材质量关、资金使用关、竣工验收关和廉政纪律关,力求从各个环节保证敬老院、福利院、救助中心、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等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合理使用。 记者:2010年是宝兴县民政工作的关键年、攻坚年,宝兴民政人在这一年集中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让宝兴人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宝兴县民政局这一年的工作成果。 董局长:2010年,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各项目标任务,突出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重点,坚持工作方法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在改善民生重点项目、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做到“应保尽保,不该保的一个不保”。扎实有效推进救灾救济工作,加大抗灾减灾宣传力度。认真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充分发挥救助管理的社会功能。认真落实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开展“八一”期间双拥活动,确保重点保障对象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展,组建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确保按期完成换届选举任务。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得到新规范,民间组织、社会事务管理、老龄事业、区划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推进,坚持“特殊党费”援建项目使用地域不变、援建资金使用方向不变、援建项目规模标准不变原则,采取以乡镇政府为业主,并以乡镇为单位,新建活动室单独立项,维修加固打捆立项。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转变工作方式,将民政干部建设成一支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优秀民政工作者队伍。 记者:董局长,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宝兴民政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一手抓民政事业新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宝兴民政工作重点和发展规划有哪些? 董局长:宝兴县县委、县政府确定2011年为“大干快上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按照县委政府提出三年崛起战略思路,科学规划“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蓝图,紧紧围绕“一城、二台、三基地、四化”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民政职责业务,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服务大局,推进民政工作更上新台阶。以紧扣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为主线,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大力发展社会服务。 一方面,全面完成民生工程,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落实民主评议和“三榜公示“制度,城乡低保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扩大救助面,提高救灾标准,完成一个社区慈善爱心超市。提高集中供养率,力争创造省级养老示范县。认真做好孤儿保障工作,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孤儿保障监督制度。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全面落实抚恤补助,优待等政策规定。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做好复退军人信访和维稳工作。此外,加强区划地名管理,积极开展婚姻登记示范窗口建设,做好殡葬服务所前期工作,强化制度建设,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断推进各项老龄事业向前发展;大力抓好彩票发行工作,不断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这是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实习记者 邓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