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闪耀巾帼魅力
2011/5/26
—— 记马边彝族自治县民政局局长周学英
“5·12”特大地震灾害让世界震惊,马边彝族自治县在灾难面前经受了重大考验。危难关头,身为民政局长的周学英毅然用女性柔弱的肩膀扛起沉沉的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一个共产党员的深刻内涵。

手里捧着明白帐
略显清瘦的身材,端庄雅致的着装,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微笑,马边县民政局局长周学英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气质不凡、温文尔雅。周学英总是对她的同事说:民政工作面对天下最可爱的人、最幸福的人、最可想的人、最可怜的人,它能直接把党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最能体现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局长,应该有这样的认识,“以民为本”是民政工作的根本点和落脚点,一切工作要在“民”字上作文章,将人民是否需要、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考核民政工作的唯一标准。 马边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20多万,其中40%左右是彝族同胞,民情复杂,底子单薄,开展工作困难大。周学英自担任马边县民政局局长以来,带领县民政局干部职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忠实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重要思想,推动该县民政工作顺利开展,受到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大地震发生第一时间,身患重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她不顾医务人员及家属朋友劝阻,连夜回到工作岗位上,率领民政局全体人员一头扎进抗震救灾中。她告诉大家“时间就是生命,能解决的必须马上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想办法尽快解决”,并亲自连夜赶往成都,向上级部门汇报马边灾情。看到办公楼满目疮痍,目睹县城建筑物严重垮塌……周学英心里难过极了,身为民政局的“班长”, 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更明白肩上的责任和义务:安定职工情绪、恢复正常工作秩序、核查灾情、看望基层职工……一系列平凡而琐碎的工作接连展开,容不得有半刻休息。她常把“民政局就是困难群众的组织部”这句话挂在嘴边,时刻提醒自己,作为民政人要为老百姓切实解决困难,办好实事。
心里想着百姓忧
用周学英自己的话说,“民政局长就是体察民情,为民解困的公仆,如果连人民有什么困难都不知道,还谈什么为民解困?”周学英上任第一天就下乡去走家串户,慰问群众,了解他们有什么困难,有哪些需要,并将这些情况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记在“民情录”上。几年来,在她的大力倡导和努力下,打造一所集敬老院、福利院、救助站为一体的社会救助中心,有效改善救助群体的人居环境,集中供养率达100%。这种打捆建设新模式,不仅有效节约资源,还提高民政工作效率,受到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重建期间,周学英带领的马边县民政局,以落实“民生工程”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开展城市农村弱势群体低保供养工作、推行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规范完善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加大殡葬改革宣传执法力度,加强对民间组织监督指导等,扎扎实实为受灾群众、贫困人口、流浪乞讨人员等困难群体及孤老残疾人员、军烈属、军队离退休干部等排忧解难。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对基层政权工作的指导,认真开展合村并组和换届选举工作,加大《老年法》宣传力度,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民政专项资金,修建爱心超市,认真开展“挂、包、帮”活动,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马边中的重要作用。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民政局长周学英用默默无闻的实际行动,一件件,一桩桩的感人事迹,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也正是她那种坚强的信念、无私的情感、无悔的行动,让我们心中充满激情,深受鼓舞。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周学英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勤勤恳恳、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分不开,她是青年干部的楷模,是党的好干部,是人民的好公仆。(实习记者 邓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