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发挥民政职能  创新社会管理

2011/7/14

    在巴中市委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李刚提出:要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李刚书记提出了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的调研课题。近期,巴中市各级民政部门在将巴中加快建成“两地两区一中心”这一系统工程中,致力创新社会管理,取得新的进展。如今的巴中,孤寡老人有人照料,低保户、困难户有人关照,下岗后再就业有人过问;环境整治显效,治安秩序好转;文化气氛浓郁;邻里和睦,婆媳、夫妻关系融洽……城乡社区吹拂着缕缕文明新风。
    ——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以民生需求倒逼社会管理创新
    重视民生,倾听民意,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源头活水”。巴中市民政局局长邹仁见说:“作为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部门,要在加快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的火热实践中有所作为,就必须自觉地把社会管理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谋划,以民生需求倒逼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今年,巴中市民政部门将长期大病患者、精神病患者、重度残疾者全部纳入城乡低保。截止目前,全市城乡低保己达14.6万户42.3万人,其中,长期大病患者、精神病患者、重度残疾者比去年同期增长73%。按照“短期波动发放补贴,持续上涨调整标准”的原则,建立起困难群众生活保障与物价波动挂钩的联动机制,使困难群众生活保障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挂钩的联动机制,困难群众保障水平与全体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同步提升。
    城乡医疗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继续资助城乡低保对象、五保户参合参保,对低保对象中的特殊疾病、重症病人和“三无”对象进行门诊救助。对农村低保、五保、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困难群体正在逐步取消医疗救助病种限制,提高了城乡大病医疗救助标准。今年以来,全市城市医疗救助累计2.8万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196万元,医疗救助水平达到城市低保全年平均人数人均99元。资助农村五保对象和特困群众参合21万人,疾病救助3.1万人,支付救助资金1967万元,人均医疗救助水平达到61元。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以民众意愿带动社会管理创新
    在城市,巴州区探索社区管理新体制,强化居委会自治职能。以前,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非常明显,过多的行政事务使之无暇服务群众。一个社区内30个社工,分属10多个部门,不能形成合力,工作效率低下。如今,社区体制实现变革,建立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管理服务站,形成“一委一居一站”的社区管理“西城模式”。在平昌县,居民“直选”和“海选”社区居委会,让社区居委会成为社区群众的“代言人”,组织居民自治,并收集社情民意。
    走进草坝社区,干净的道路,整齐的公示栏,洁白的墙壁,优美环境令人耳目一新。今年来,草坝社区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为契机,遵循“社区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理念,充分发动居民,制定和完善居民公约,并将社区环境综合治理纳入重要内容,形成以制度引导、规范、教育社区居民“爱卫生、讲文明”的良好氛围。
    辖区内富豪小区在制定《居民公约》时,召开了“坝坝会”,就议乱扔垃圾一事时,在罚款数额上居民代表达不成一致意见,有的认为是小事,应该轻罚,2到10元就可以了;但有的则不这样认为,要求“应重处,罚款50元才能触动灵魂。”不得已,最后只好通过投票表决,统一到了20元的标准。制度有了,关键是看执行,开始,有些居民不以为然,认为是搞搞形式、摆摆花架子,仍然到处乱扔、乱放、乱摆,社区市政管理志愿者按章罚了他们的款,居民们都是自愿在《居民公约》上签了字的,谁还有怨言,认罚!自此以后,小区脏乱差现象得到较好治理,居民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
    通过社区管理服务站,政府把公共服务触角伸到了居民门口。草坝社区副书记、社区服务站站长王国林说,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居民满意就是政绩。草坝社区每名社工分管270户居民,家家持有社工的“服务名片”,有事就打电话。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居民需求什么,社区就服务什么。南山社区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企业化运作,让居家老人24小时享受温馨、体贴、标准化的服务。在通江县,从养老托幼,到劳动就业、社会救助、医疗计生、平安建设;从日常生活,到文教、体育、娱乐、残疾人康复,社区“敞开一扇门、能办万家事”,服务对象和内容正在不断扩大……
    ——发挥“三支队伍”作用,以公众参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在创新社会管理的今天,越来越依靠民间力量特别是社工、志愿者和民间组织进行管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自治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民间组织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道德取向,是社会管理的三支生力军,他们早已跨过了仅仅是帮忙做好事,扶贫济困的界限,主动向社会管理领域等多个方面延伸,而民政部门的职责就是放大社工、志愿者以及民间组织效应,以助城市更和谐。
各种各样的社工人才、志愿者及民间组织,如今已成为巴中的一道“别样”风景,实现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策略转变。巴州区通过开展“社工节”、“雷锋日”、编唱“社会工作者之歌”等活动,向社会广泛宣传社会工作理念,扩大了社会工作影响面。平昌县开展了专业义工表彰活动,树立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形象,激发了一线从业人员做好社会工作的积极性。通江县通过电视栏目对社会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使普通群众更加了解社会工作。
    由于社工、志愿者及民间组织亲和力强,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更加便于和民众沟通,从而“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而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由此找到了与人民群众的共振点,最大程度地让群众得实惠,让市民更幸福地享受发展的成果。巴中志愿者服务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创建文明城市献计献策,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去。南江县努力创建社区中的志愿者服务站,开展社区青年志愿者创建活动,推动各级服务站规范建设,杨家河社区一位81岁的老人,在小区物业人员的陪同下,短短两天时间内跑遍11幢住房近40个楼道,将社区内的不文明现象记录在案,交给物业整改。平昌县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对社区内的垃圾死角和城市“牛皮癣”进行清理。在今年举行的“五治三化百日行”中,团市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共参与1000多人次,这一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赵勇灵)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