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社会养老推动社会和谐

2011/8/11

——达州市通川区民政局狠抓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纪实

      近年来,达州市通川区的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围绕“六个老有”的工作目标,以实施市政府《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意见》为主轴,以创建《四川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为抓手,有力促进了全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蓬勃开展、纵深推进。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3家(其中公办2家,民办1家),兴办3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达512人。
   
精心组织实施、强化三项保障,激活社会养老服务工作源头新活水
    强化组织保障。通川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常委和副区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民政局牵头,具体组织协调各方面工作。同时,各乡镇办也相应成立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养老社会化服务领导小组,形成上下一体、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强化制度保障。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出台《通川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实施意见》、《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意见》、《通川区创建四川省社会化养老服务示范社区工作实施方案》多个配套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了部门与乡镇办委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各城市社区建立完善《居家养老工作制度》、《工作守则》、《服务承诺》等16个制度职责。同时,区上建立督查督办工作制度,将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并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实行每季度一督查、一排名、一总结、一通报。
    强化经费保障。为保证有钱办事、有人办事、能办成事,在确保养护员工资福利待遇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再补助400元的通信费、交通费,仅此一项,全区每年养护员补助支出40.8万元。同时,对每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按照创建标准逗硬检查验收,每验收合格1个,给予5万元的开办经费补助。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充满活力、态势良好、发展强劲。
    落实政策,狠抓扶持,“三个兑现”营造社会养老服务工作新氛围
    兑现政策扶持。按照政策帮持,实体管理,市场运作,专业服务的要求,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凡是兴办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区政府都出面协调减免建设费、人防异地建设费等城市建设配套费用,优惠水、电、气初装费。
    兑现优待规定。坚持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社会养老为补充,政府补贴为辅助的养老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孝老敬亲评选活动,激发每个公民的孝老敬亲意识。建立老人10分钟医疗服务圈,社区老年人享受每半年一次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宣传普及教育。将老年优待证纳入政务服务大厅即交即办、免费办理。
    兑现长寿补贴。及时落实长寿老人生活补贴制度,认真及时兑现90—99岁老人长寿补贴。目前,我区共有符合补贴政策长寿老人418人,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补贴标准,区级财政每年补贴50.16万元,通过银行打卡直发到个人。
    夯实基础、以人为本,“三个注重”推动社会养老服务工作新发展
    注重养老阵地建设。区政府投入220万元,对蒲家中心社会福利院、盘石乡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并成功将两所敬老院打造成“省一级敬老院”;投资20万元把牌楼老年公寓打造成“老年星光之家”;签订《达州市农行干校资产收购合同书》,市农行干校即将被打造成环境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城市中心敬老院。同时,把居家养老养护岗位列入为政府公益性岗位,对于新开业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给予每个床位补助500元的运营费,从业护理员享受社会养老保险以及其它补贴政策。目前,全区3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享受政府补贴资金28万元。
    注重服务质量。对工作人员进行以“孝心”、“爱心”、“耐心”为主的“三心”教育,对老年人生活区清洁实行定岗定责,包人服务。每半年对集中养老的老年人进行身份检查,对患传染病的老年人进行隔离治疗,对患有重病老年人进行特殊照顾。从2010年元月1日起,严格按375元/人月标准安排生活,对全区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给予财政补贴,改善了老年人生活。
    注重空间拓展。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狠抓养老服务志愿者协会、养护员培训学校、银龄卫生服务站和日间照料所的建设。一抓养老服务志愿者协会建设。由辖区的“4050”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组成,发挥热心社会公益,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困难老人服务。经本人申请、社区服务中心审查、具备基本条件、便予以登记入会的程序进行。目前全区有志愿者协会34个,志愿者人数达到3740余人。二抓养护员培训学校建设。对养护员进行膳食营养调配、护理常识、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对于已上岗的养护员每半年要进行一次轮训。建立养护员个人档案和服务考勤制度,对养护员作服务质量调查,根据综合评定情况进行奖励,一次评定不合格的口头告诫,两次不合格的黄牌警示,三次不合格的取消志愿者资格。三抓银龄卫生服务站:即是社区专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卫生服务站,把辖区的老年人姓名、住址、身体状况、有无病史、经济收入、赡养人情况、联系电话,全部纳入电脑管理,做到随时可查。四抓日间照料室:对于空巢老人,由子女暂时托付给中心照顾,由中心工作人员提供食宿、陪聊、医疗等日常照顾。
    突出重点、彰显特色,“三张卡片”推动养老社会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推行爱心免费卡。针对通川区高龄困难老人和孤寡老人多的特点,大力推行“爱心免费卡”。“爱心免费卡”将社区定点服务网点免费提供的理发、洗衣被、送煤气、看病吃药、洗头、剪指甲等服务全部印在卡片上,预约接受上门免费服务。荷叶街社区市广播电视局家属楼一住户家漏水,严重影响了楼下庞建一家人的生活,多次交涉,却因种种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庞建试着拨通了“社区爱心免费卡”的联系电话,社区仅2天就彻底解决了困扰他5年的难题。而今,他逢人便说“社区的工作办法就是多,工作效率就是高,服务质量就是好,生活在这里是我们的福分”。
    推行结伴同行卡。此卡明确标注了老年人的联系电话、通讯住址、兴趣爱好、身体状况和主要交通工具,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老年人协会定期召开 “老人联谊会”、“交心会”、“座谈会”,引导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结识朋友、远离孤独。
    推行安全通道卡。为智残老人和行动不便老人发放安全通道卡,将社区干部、老人家人的姓名和具体居住地址详细登记在卡,24小时联系电话,一旦老人发生不慎,就能及时帮助帮扶。团包梁社区72岁的饶以弟老人在家突然晕倒,家中只有年老体弱的老伴,社区党员田洪雄接到求助电话后,及时赶到饶家,从5楼把饶以弟背送到医院,因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饶以弟和老伴感激不已:“多亏电话旁边的‘安全卡’,是我们的‘救命卡’呀”三张小小服务卡,成为通川居民的连心卡、邻里互助的友谊卡、社会进步的文明卡。
    注重载体、强化娱乐,“三个活动”促进社会安宁和谐
    狠抓文体活动。按照“政府支持,会员缴纳,社会捐助”的资金筹集方式,狠抓老年活动组织和老年文艺队伍建设。通川区老年银霞艺术团曾参加省老年文艺汇演;团包梁社区威风锣鼓队曾到香港演出;“三月三”艺术团经常活跃在大街小巷。目前,全区95%的社区都有体育设施,85个老年群众组织常年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丰富老年人文娱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狠抓读书活动。城市社区均建立了图书室,订阅了《晚霞报》、《晚霞杂志》等老年人自己的书籍,做到了有阅览室、有书架、有书籍、有报刊。每一年的重阳节都要开展老年人书法比赛、征文比赛、京剧座唱、川剧清唱等老年性竞赛活动。在青少年中开展“四个一”活动(上一堂敬老课,读一本敬老书,写一篇敬老文章,做一件敬老事)的同时,广泛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用实际行动传授革命传统教育、励志成才教育、家庭伦理教育。
    狠抓老年权益保障活动。认真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每逢重大节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对高龄老人进行慰问。同时,区财政建立了80周岁老年人慰问制度;100周岁的老年人每月给予200元高龄补助。区民政局对纳入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的生活困难老人实行低保上浮,上浮标准达到低保最高标准的30%。狠抓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违法违纪事件查处工作,广泛宣传和从严打击诈骗、伤害、遗弃、虐待老年人和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人和事,确保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达州市通川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及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呈现出活力蓬勃、加快发展、势头良好的生动局面,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达州市通川区民政局   陈小波)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