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政信访维稳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11/9/15
信访维稳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威远县民政系统信访维稳工作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稳定服务”的工作宗旨,正确把握信访形势,努力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改进工作措施,解决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社会环境。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体制的转换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在旧矛盾待解决同时,大量新矛盾的凸显对局部地方的社会稳定又造成一定影响。为进一步促民生、解民困,切实抓好新时期的信访维稳工作,威远县民政局就当前系统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做了深入的调研、剖析,就当前民政系统维稳形势和现状进行分析研判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当前民政系统信访维稳工作形势 近两年,威远县民政系统的信访维稳工作形势可以概括为:信访维稳工作形势总体比较平稳,集访和越级访大幅下降,信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信访秩序明显好转。两年来共排查出各类矛盾300余件,400余人次。虽然维稳局面总体稳定,但也存在一些新特点与新情况。一是信访对象日益增多。民政信访工作的主体已不单纯是过去的以优抚对象、老弱病残、贫困户为主,现在则扩大到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婚姻服务对象等类别。二是民政信访对象区域性特点越来越明显。过去信访对象主要集中在农村,现在城镇信访对象呈逐年上升之势,暂住人员来信来访的现象也逐年增多。三是信访内容日益增多。目前,除退伍士兵的安置、贫困户的救济等老主题外,信访内容已涉及到民政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定、农村贫困户危房帮建、代管企业退休人员待遇等。四是信访形式变化多样。来信来访的形式已不单局限于个人的以书信、电话、登门等形式。近两年,通过网络联访、串访和各类信箱来电等有增多趋势。 当前民政系统不稳定因素的成因 社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深化是引发群众信访的主要因素。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以及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化调整,一些矛盾和问题不断暴露出来,人民群众通过信访渠道要求帮助解决具体困难的数量不断增多,信访任务不断加重。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民政对象的救济、补助等标准虽然几经调整,有所提高,但民政对象的生活水平仍难以和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同步提高。 政策不完善加之落实不到位是引发群众信访的客观因素。由于部分法律、法规和政策本身还不够完善,不够配套,使群众反映合理诉求或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长期得不到彻底解决。个别部门在执行法律、法规和落实政策方面存在偏差,政策落实不到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还有一些单位和部门在贯彻执行政策,特别是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针政策时,由于执行者认识上的偏差和方法简单粗暴等原因,使部分群众因利益受到损害而产生不满,由此引发群体上访。 信访联动机制和惩处措施不完善是信访问题增多的体制因素。联动机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信访渠道不够畅通,有的地方和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层层转送、推诿塞责,没有可操作性的协调机制,致使矛盾激化。如对侵犯群众利益引发信访问题的行政行为的责任追究缺乏制度执行力度,对新出现的破坏信访秩序的行为缺乏必要的、行之有效的处罚手段。 部分群众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偏差是引发群众信访的内在因素。一方面,一些群众对信访工作存在片面认识,认为只有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围堵各级领导机关办公场所,才能解决问题;有的存在“不访不解决,小访小解决,大访大解决”和“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有的不懂政策,要求过高,不满意对问题的解决结果;更有甚者法制意识淡薄,无理取闹等。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受到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行为方式和社会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诉求也越来越多,这在客观上对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金欠缺和信访接待人员处理不当是激化信访矛盾的具体因素。一方面,国家每年投入救灾救济、优抚、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巨大,但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上级下拨和地方配套资金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造成了信访对象的增多。其次,个别民政信访接待人员素质不高,对新政策、新标准及有关知识了解不全,业务不熟,工作被动应付,处理问题不及时,解决效果不佳;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一遇缠访者就将矛盾上缴,带来负面效应,促使矛盾激化,造成越级上访。 加强和改进民政信访维稳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有力提升干部素质。要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业务精通,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信访干部队伍。利用组织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对信访干部能力的提升,努力提高信访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协调、化解矛盾和理论政策研究的能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端正服务态度,优化接待工作,真正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开水解渴,一片诚心办事”。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对来访者反映的问题,提出的要求,无论是否合理,都要认真听取,能解决的当场联系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向来访者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全方位提高自身应对和处置的综合能力。 部门联动归口管理,完善机制着力落实。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按照有牌子、有人员、有台账、有制度的“四有”要求,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真正做到“封封信有回音,件件事有着落,变上访为下访,变要我解决为我要解决”,以提高信访者对信访工作的满意度。在解决对象反映的问题时,凡是国家有明确规定的,必须保证及时落实到位;对信访反映较多的难点问题,要想方设法解决好;对社会热点问题,要强化宣传,耐心解释,积极引导,认真研究解决。以制度的建立健全,机制的丰富完善推进信访维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构建信访网络平台,确保维稳信息畅通。健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民政信息网络,建立维稳信息汇集分析机制,以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为基础,加强基层信访力量及信访横向联系,构建多层次、多方位信息报送网络,形成多元化的信访信息平台,把信访触角延伸到基层的各个角落,做到情况清底细明。广大民政工作者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渠道倾听民政对象的呼声,正确把握民政对象的思想脉搏,及时发现和掌握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信访信息传递渠道畅通,随时防止突发事件和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现象的发生。 固本强基源头治理,疏堵结合化解矛盾。严格执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定政策、作决策、上项目、搞改革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做到决策出台前有风险分析预测,实施后有相应稳定措施做保障。凡是涉及民生的重大事项要组织专家论证、公众听证,尤其要重视听取信访维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到实施方案与稳定工作预案同制定、同实施、同考核。就当前凸显的矛盾要坚持疏堵结合,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分析研判,找准症结所在。对确实该解决的问题要用好用活政策及时解决,对不符合政策的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 规范信访行为秩序,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在一手抓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一手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严格规范业务流程,健全受理、登记、转办、交办、督办、回复群众信访事项等工作规则和制度,办理好每一封群众来信,接待好每一批来访群众,处理好每一宗信访事项。建立和完善信访事项办理、复查、复核三级终结制度,努力提高息诉罢访率。要规范群众信访行为,保护正常上访,控制非正常上访,依法处理上访中出现的违法行为。公布领导和部门的电子邮箱、行风热线电话、县(局)长热线电话,在领导与群众、部门与群众之间建立起沟通桥梁,不断扩展信息平台的政策咨询、投诉受理、转送督办等功能,逐步建立起各级领导干部与群众直接对话,解疑释惑的新机制。鼓励和引导群众更多地以电子邮件、专线电话、书信等方式表达诉求,确保民情、民意、民智顺畅通达。真正形成“诉求畅通、处理及时、责任到头、违法必处”的良好工作局面。 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新的时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不可避免的将导致一些新的矛盾发生。我们一定要坚持长抓不懈,做到思想一刻不放松,工作力度一刻不减,树立“持久战”的思想,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解民意、化民怨作为首要任务,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贯穿于整个民政工作的始终,为民政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创造和谐平安环境。 (威远县民政局 钟生图 李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