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精品社区”通川“制造”

2011/10/20

——达州市通川区精品社区建设启示

    作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达州市通川区创新思路,按照“一社区一特色、特色中出精品”的工作原则,成功打造了以团包梁社区为重点,龙泉、凉水井、小北街、荷叶街4个社区为示范的首批精品社区,探索出了一条从“外观、环境、管理、党建、服务”五个方面精品建设的精品社区创建之路,拓展了和谐社区建设内涵,提升了居民幸福生活指数。
      领导重视,机制健全。建立了“双组长、双主任、双副主任”“分工不分家、分别负责”的有力领导机制:区委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精品社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组织部长、分管副区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区委党建办、区民政局负责人为副主任,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办公室人员。各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为具体责任人,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细化任务,分工协作,狠抓落实。工作中,实行了倒排工期制、进度日报制,每天送组长、主任、副主任及成员单位审阅,发现问题及时会诊,保证了工程进度。
      措施创新,内涵丰富。领导小组和精品办工作人员“三诊四会”,认真听取辖区单位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反复修改,拟定《精品社区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实施以“五个精品”为主要内容的“15433”工程,推进具有通川特色的精品社区建设。一是实施一项提升,外观精品化。突出城乡环境进社区,对社区外部环境进行风貌打造与规范整治,并通过增添文化内涵,提升社区外观形象。重点在团包梁社区,从朝阳西路进入社区的路段按朝阳西路的风貌进行美化装饰,道路两边景观布局,并设立了具有文化内涵的社区标识石。社区居民楼防护栏一改从前“鸟笼式”封闭,从大楼外加钢筋变成了优雅舒式的景观式外阳台。社区内的老居民楼进行了美化加固的风貌塑造,人居环境更加适宜。打造完成的社区焕然一新,大力提升了社区档次,在品质和服务上得到新飞跃。二是注重五个优化,环境精品化。通过规范办公设置、公开办事流程、完善工作机制、突出活动开展、注重环境整治等,狠抓服务、办公、治安、文化、卫生环境“五个优化”,打造一流的社区环境。荷叶街社区打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长廊,以老照片、诗、画展现了建党90周年的辉煌历程,突显了社区文化底蕴。三是构建四大体系,管理精品化。着力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建设,广泛推行一事一议、居民听证、“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制度,创新社会管理体系。龙泉社区小区、院落管理“网格化”,把小区、院落的人员、事务上墙公示,使社区管理从封闭运行到透明规范模式转变,进一步加强了居民自治的力度。四是健全三大网络,党建精品化。明晰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架构、“居民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的管理网络,完善社区工作限时办结、过失追究、首问责任、督办通报等制度,健全无缝覆盖的组织网络、规范高效的工作网络、反应灵敏的应急网络。团包梁社区和小北街社区投入20多万,安装了“天网”工程,电子眼遍及社区各角落,实行二十四小时无盲点监控,社区工作效率、应急灵敏度和安全维稳等方面工作都得到显著加强。五是搭建三大平台,服务精品化。设立爱心捐助接收点和慈善爱心超市,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就业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突出救难助困、就业扶助、连心志愿服务等,加快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建设规范建设,搭建让群众称心的便民平台、让群众暖心的助民平台、让群众舒心的康民平台。凉水井社区利用手机和QQ网络现代通讯工具,建立社区信息服务平台,随时掌握居民的意愿、要求和建议,公布就业、致富、家政服务等信息为居民提供生活照料、家电维修、下水道疏浚、守楼护院、物流配送等全方位服务。社区还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日间照料室,空巢老人由子女暂时托付给服务中心照顾,通过了省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验收。
      投入到位,保障有力。通川区委、区政府亲自参与建设,大力支持,划拔专项资金300多万,全力保障建设。街道办事处按照区住建局具体设计方案,汇总精品社区打造具体工程量,拟定所需资金概算报告,送精品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初审,区财政评审中心组织评审,提供好建设资金保障。区审计、财政、纪委监察部门全程介入施工建设过程,确保了工程保质保量,并按期完成。(陈燕)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