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弱势群体的保护伞
2012/9/10
纳溪区民政局局长马德凤
近年来,纳溪区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团结奉献,不断创新,开创了纳溪民政工作的新局面。自2008年以来,连续4年荣获泸州市民政系统及全区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
2012年时间过半,纳溪区的民政工作又有新起色。记者日前对纳溪区民政局局长马徳凤进行了专访,在平凡岗位上,她以身作则,对困难群众和残疾人、老年人、优抚事业满腔热忱,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动身边的同事,为广大困难群众带来更多温暖和希望。
记者:不少干部群众说,民政工作心细如发,对此你怎么看?
马徳凤:悠悠万事,民生为本。民政工作涉及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姻登记、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救灾救济、拥军优属、社区建设,殡葬管理等,这些都是民政工作的内容。民政工作就是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
近年来,对于市委、市政府、市民政局下达的任务,我们均超额完成,有的任务超额很多。这意味着我们纳溪区要自己贴钱。目前纳溪全区城乡低保累计保障人数120万余人,支出保障资金13725万元,与5年前相比,保障人数增长16.5倍,保障资金增长了31倍。城乡医疗救助2.5万人,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300万元,资助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合作医疗7.6万人,支出601.4万元。在上马镇特大洪涝灾害、2008年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和每年的暴雨洪灾中,我们累计救助灾民900余万人次,发放灾款4500余万元,第一时间确保了受灾群众“五有”。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区“慈善帮困助学”、“慈善一日捐”、“向地震灾区献爱心”等慈善捐赠、救助活动10余次,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500余万元,资助贫困大学新生100余人,贫困中小学生40余人,赈灾200余人次。为政府赢得了口碑,凝聚了民心,促进了社会和谐。
近年来,我局先后创新了基层民间组织备案管理制度、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准入制度、农村社区建设办法、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等10余项制度措施,先后有30多项创新工作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性签批,有7项工作被市民政局转发各区县推广。近五年来,纳溪民政局工作走在了全市民政的前列,我觉得这是对我和我们纳溪民政这个团队工作的肯定。
记者:干了这么多年民政工作,想必留下了很多印象深刻的情景。
马徳凤:确实挺多。看到群众有困难,我就希望多帮帮忙。有次星期六,我到单位加班,看到一对农民夫妻坐在区政府门口石梯上哭,我问他们什么事,说是家里患恶性肿瘤的小孩子去世了,无钱安葬。经与所在乡镇电话核实后,我马上从自己身上掏出2000元钱给他们。从此以后,我随时都要事先从工资本上取三五千块钱揣在身上。我们搞民政工作的,看到有急需的群众就忍不住想要帮助。
这次“7·22”抗洪救灾中,民政干部冲锋在前忘我救灾的作风也让我印象深刻。7月21日晚上下雨以后,我预感到会发生洪灾,7月22日早上6点,我就开始给局里的职工打电话,让他们搜集灾情。9点钟区领导通知开会安排救灾工作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两个核灾组出发了。在这次救灾中,我们民政局救灾救济股的曾德江,家中被淹了都来不及赶回去看,洪水退去一个多月了他才有空去清理被淹的家。社事股的何禹君,结婚的第二天就放弃婚假,主动投入抗洪救灾。为了转移可能被淹没的社区居民,我局的两个怀孕职工都亲自上阵到社区楼栋里一户一户通知居民。
还有,每到过年过节,区委、区政府组织民政、老龄、工会、残联等有关部门,开展走访慰问贫困群众活动,为他们解决生病、生活上的困难,每年至少要走访几百人。这些点点滴滴的人和事,我记忆犹新。
记者:在十六次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纳溪民政局被评为先进集体,对此,你有何感想?
马徳凤: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全市民政系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关键还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市民政局局和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对我们民政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今后的路还很漫长,我们还会继续努力,让党委、政府更放心,让群众更满意。(本报记者 赵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