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起博器在工作 我就要为残疾人服务
2012/9/24
——记宜宾县泥南乡残联理事长李钦富

李钦富(左二)深入残疾人家中开展个性化服务工作
30年前,他还是一个彪小伙,年仅18岁,在辽宁省林西县某部队当过兵,如今他也是近60岁的人了。他先后任过大队长、乡计生干部、副乡长;乡农办、企办、扶贫办主任等职。他就是现任宜宾县泥南乡残联理事长李钦富。他带病坚持工作,带病为残疾人服务,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
残联工作劳累而光荣
李钦富,1985年7月入党,家住宜宾县泥南乡牛心村干坝组。2007年,他先后两次昏倒在工作岗位,后来及时送医院检查确诊为心脏病,但他总是闲不着,仍一边服药,一边坚持上班,直到2008年4月,心脏病情严重,只好在宜宾二医院做心脏手术安植心脏起搏器。但医生吩咐,一定要休息好,受不得劳累。
2010年1月,李钦富担任宜宾县泥南乡残联理事长。他说:“我以前认为残联工作任务要轻松点,压力不大,后来了解了全乡700多残疾人情况,觉得工作任务很重,部分残疾人处于贫困线上,生产和生活都有困难,还需我们去努力工作,逐步改善他们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他认为,自己虽然患有心脏病,但得到了治疗,比起残疾人这个人群要幸运得多。
于是,他常带病深入残疾人家庭,对全乡重度残疾人、贫困残疾人、一般残疾人、致富残疾人作统计、分类,同时认真开展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工作,对重度残疾人发放辅助器材,实施无障碍工程和居家托养,帮助他们多锻炼、修养,逐步康复;对贫困残疾人给予扶持救济,对于一般残疾人组织他们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搞好科学种养殖业,对于年轻的有条件的残疾人,引导他们应聘,逐步外出务工就业。他把规划的个性化方案交给县残联和乡党委、政府,并做了详细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而全乡的残疾人正因为县、乡党委政府及残联的帮助,生活逐步好转,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为残疾人服务到终身
今年7月,李钦富到泥南乡白安村大兴组残疾人唐建川家开展“量体裁衣”式个性化工作时,气喘吁吁的,唐建川父亲说:“你都有心脏病,要多休息,不要这么辛苦,我们真是感谢你。”他根据泥南乡灵芝村肢体残疾人吴锡建的情况,在村干部的协助下,为吴锡建提供个性化服务,传授生姜种植技术,种生姜2亩多,出售姜种到重庆等地,收入12000多元,还协助他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他根据向家坝电站屏山县残疾移民张早平的情况,主动联系,协助张早平办起了养猪场、葡萄园、花卉苗圃场,年收入80多万元,还引导张早平帮扶30余户残疾人发展生产。
通过李钦富的辛苦努力,该乡潘永和等6户实行居家托养;唐建川等4户实施了无障碍工程;社区魏德宪等4户新增就业,经商办起了店;王大洪等60多户受到了慰问,每户收到慰问金100元;引导输送外出务工残疾人王兴华、李成志等30余人;改善残疾人居住、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10余户,发放辅助器材轮骑、拐杖等70余件。
8月,该乡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受到了宜宾县残疾人“量服”工作督查组领导们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对此,李钦富谦逊地说:“我只是为全乡残疾人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离组织对自己的要求还差得远。我虽然快退休了,只要起博器在工作,我就要为全乡700多名残疾人朋友服务。”(陶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