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运义47元入住廉租房
2012/10/29
花47元钱能做些什么?家住仁和区的攀钢退休职工徐运义的回答是:“能住上紧靠城区的廉租房。”
10月13日,仁和区仁和镇弯庄社区的一套廉租房里,徐运义正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着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老伴李永秀则在厨房里忙碌着。“外婆今天给我们做什么好吃的呀?”写完作业的外孙徐一力调皮地溜进厨房。片刻后,热腾腾的饭菜被端上桌。在这套47平方米的住房内,洋溢着温馨的浓浓暖意。
“过去,每月花一两百元钱只能租一间12平方米的房子。如今,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廉租房,心也踏实了。”67岁的徐运义说。
廉租房带来新生活
徐运义是攀枝花市众多享受到保障房实惠的一员,这要得益于从2009年起,该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全面提速。2009年一季度,仁和区弯庄廉租房竣工。
“没想到我可以申请到,而且这么快就可以入住,感谢那些帮助我的人。”徐运义说,为了照顾患有心脏病的他,市房管局和仁和区房管所的工作人员专门给他家分配了一楼的住房。
2009年8月20日,徐运义领到新房的钥匙,8月25日,他和老伴带着孙子拎包入住。
“房子进行了简单装修,厨房和卫生间的瓷砖都是贴好的。”徐运义说,廉租房是二室一厅一厨一卫,每个月只需付租金47元,租金每半年交纳一次,并且是先入住,再交纳房租。
“尽管廉租房不大,但这至少是一个温暖的家。”老伴李永秀回忆说,丈夫1995年从攀钢退休后,他们搬出了公司分的宿舍,从那时至2009年,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房,他们不得不到处漂泊,四处寻找住房。
这期间,由于外孙徐一力和老两口一起生活,他们搬到仁和镇田坝村仅12平方米的一间土坯房里,一住就是5年多。
“以前啥都没有,就一间屋子,厕所、厨房都是公用的,上趟厕所要跑30米远,很不方便。到了夏天,苍蝇、蚊子成群。”李永秀说,即使田坝村这样的房子也不便宜,起初租金只有100元,后来涨到了250元。
对未来充满希望
“刚入住时,新家里仅有的电器是一台老式电视机。这几年,我们添置了新冰箱,儿子还买了一台液晶电视机。”徐运义说。
2010年10月1日,攀枝花市推行廉租住房共有产权政策,廉租住房由过去的“只租不售”变为“租售并举”。
“听说廉租房可以购买,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点点攒钱,将来要想方设法帮外孙买下这套廉租房。”徐运义告诉记者,他们最舍不得的是自己的外孙,现在商品房买不起,他们可以买廉租房,这样一来,无论外孙以后走到哪,都会觉得自己是有家的人。
2011年,住在廉租房的居民,除了老、幼、残人士之外,成立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他们7人一组,从周一到周五会按时打扫小区卫生。
李永秀表示,小区如今无论是居住的环境还是条件,和以前相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区内的花园是我们茶余饭后休闲的地方。”
“这里附近就有学校、超市、公交车和社区巴士站等,去市里很方便。”徐运义老两口说起这些,乐得嘴都合不上,“现在,不仅是我住进了廉租房,连大女儿也住在同一个小区里了。”
住在廉租房里,徐运义和李永秀老两口感到很知足。“自从住进新房后,我的心情好了,身体也越来越棒。”说话间,徐运义双手握成拳头、蹲成马步站在记者面前,疾速朝记者眼前挥舞了几下。
“外孙徐一力在大河中学上初三,学习很认真,每次一回家就先去写作业,写完后就帮我们老两口做家务,懂事得很,让我们很放心。”李永秀对这个家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攀枝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