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文化“接地气”  村民当“明星”

2013/1/7

“以前的文艺表演都是从电视里头看到的,这么对口味的社区表演难找。现在隔三岔五就有当地艺术团在这里唱歌跳舞,比看电视‘巴适’多了。”日前,遂宁市河东新区观音文化休闲广场,社区居民刘琴芬边看歌舞表演,边跟着跳起来。

近年来,河东新区大力开展文化“接地气”活动,“草根儿”文艺爱好者开始组团、登台,为群众送上一道道文艺“大餐”。

 

乡村“名角”唱出最美“夕阳红”

宽敞的农家小院,河东新区钟灵寺村村民雷明玖手握筷子,看着表演腰鼓的老姐妹们,笑脸皱成一团。为了让老爷子高兴,雷明玖的儿子请来本村的夕阳红艺术团,为老人的70岁生日专场表演。

“现在村民生活好了,办酒席不仅要讲究吃喝,还要讲究气氛。”钟灵寺村村支书李金华说,本村夕阳红艺术团具备的浓郁生活气息,让其成为村里的“名角”。

成立四年,夕阳红艺术团一路壮大,由最初的5人发展为30余人,参加各类表演不下100场。体现农村劳动场景的快板,喜气洋洋的腰鼓、自编自演的舞蹈,每场表演,在村民眼里都是一台好戏。这个成员平均年龄近六十岁的艺术团,在给村民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唱出自己最美的“夕阳红”。

 

群众登台讲述道德故事

一张讲台、一块黑板,台上“讲师”说得眉飞色舞,台下居民听得津津有味,这是一张慈音寺社区道德讲堂的“全景图”。

“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慈音寺社区书记衡玉芳介绍,由于社区居民大多数是“农转非”,刚搬来时,很多居民都有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的习惯,道德讲堂在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生活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家庭纠纷处理、传统国学、劳动法律维权……包罗万象的内容一一开讲。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青年能手……左邻右舍的社区“名人”纷纷上台。

“一点都没有说教的味道,讲的都是咱们自己的故事。”居民蒲成福说。目前,河东新区已将道德讲堂在全区范围推广。(冉茂君 张岚)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