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内江“脱胎换骨”幸福萦绕

2013/2/26

【蛇年新春 蜀地新景】

 

 

成自泸高速路威远段周家沟大桥




内江新城中心组团兰桂大道环境优美惬意

 

临江而居的内江城因水而兴、抱水而卧,更得水之灵。

绿树掩映,碧波粼粼,徜徉水边,让人心旷神怡。

这座城市叫内江,这一片碧水叫甜城湖。

去年426日,内江新城建设正式启动,到2015年,一座内江新城将初步形成基本框架、基本功能、基本形象;到2020年,一座面积是当前城区面积2倍、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将完美呈现……

 

交通改善使旧城大变样

“半年有改观,一年大变样,三年脱胎换骨。”去年3月,内江启动旧城改造提升工程。内江旧城首批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改造内容涉及城市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旧居住区环境整治改造、城市棚户区改造、人行过街天桥建设,首批改造项目大部分于去年6月底完工。

“一走出门,踩的是大理石,看的是银杏树。”家住市中区甘泉寺的罗洁芸感叹,这半年多来,生活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街道更规范、更干净了,生活舒心了。”

老入城线(高速公路收费站至文英街口)改造提升工程作为首批改造项目之一,它的顺利完工使像罗洁芸一样的市民直呼给力。住在松山南路的陈大爷笑着说:“现在下雨都不怕打滑,道路现在好干净!”

除此之外,按照“半年有改观,一年大变样,三年脱胎换骨”的工作目标,新建村、智慧村的道路、排水整治、路灯安装、绿化和环卫设施配套工作,桐梓坝大桥南桥头、邱家嘴环城路口的人行过街天桥,新上城的旧天桥改造……一系列改造提升项目陆续完工。

记者了解到,内江初步拟定的旧城改造提升“一年大变样”项目50个,涉及城区主干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环卫设施和棚户区改造等8个类别,总投资63亿元。项目包括改造文英街、交通路、滨江东路、滨江西路、临江路、东桐路等主次干道和农校街、凤窝街、复兴巷等背街小巷,新建公园街人行天桥、环城路新华路口人行天桥、环城路“金色年华”外人行天桥,新建改造一批农贸市场、公厕、垃圾库等。

旧城改造提升是广大市民广泛受益、长期受益的惠民实事,是顺应广大市民热切期盼的民生大计,其根本目的是“让城市得到科学发展,让群众得到真正实惠”。改造时间将持续到2014年,改造完工后,市民将欣赏到另一番城市美景,旧城换新颜,将呈现不一样的“甜城”。

 

着力打造“30分钟内江”

旧城改造半年有改观,一年大变样,三年脱胎换骨,交通顺畅,市区到县城30分钟通达,县城到乡镇30 分钟通达内江,地处“成渝之心”,曾经因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和第二条高速路——成渝高速都经过这里,而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但是随着成南高速、渝遂高速和渝遂铁路的开通,内江慢慢被“边缘化”了。

然而,随着近年来内江的发展,内江正在逐渐从中部塌陷变身中部崛起。从内江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图中可以看出,内江已规划、正在建设、建成通车的有:绕城高速、内威荣高速、乐自隆高速、成自泸高速(经威远)、内遂高速,连同已有的内宜高速和成渝高速,配搭成渝城际客运铁路专线及沱江水运,偌大一张交通脉络图足以联动川南,促动发展,枢纽区位优势将凸显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2014年成渝城际客运铁路专线建成通车,内江在成渝经济区的交通优势将更为凸显。目前在建的成渝城际客运铁路专线,全长308.59公里,共12个站点,在内江境内设隆昌、内江、资中三站,其中内江北站为枢纽站。该专线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小时,2014年通车后,成都到重庆直达时间将在1小时以内,内江到成渝两地将只要半小时。

与此同时,为了给城市发展腾出空间,以及方便市民出行,按照内江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在2014年高铁建成通车前,内江拟在东兴区国道321线东侧高桥镇油坊村,新建综合客运中心站,包括内江市城区公交站场、道路客运中心和高铁综合客运中心。

内江综合客运中心站与成渝客专内江车站同址,两站相互配套、互为补充、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实现铁路、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客运、社会车辆的“零距离换乘”,成为一个综合换乘枢纽。不仅如此,内江正在谋划打造“30分钟内江”的蓝图——内江到成渝“30分钟”通达,市区到县城“30分钟”通达,县城到乡镇“30分钟”通达。到2015年,全市将形成8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1条高铁,基本形成南北贯通、东西相连、通江达海的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预计到2015年,基本实现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内江境内所有路段全面建成通车,形成8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1条快速铁路,曾经辉煌一时的沱江航运也有可能复航。铁路、公路、水路三箭齐发,届时一个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将展现在世人眼前。

 

幸福宜居的生态园

“你幸福吗?”这一问题在去年十足火了一把,可这个问题对于住在东兴区兰桂大道附近的陈先勇老人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幸福!社会保障好了,儿女也孝顺,天天晚上和老伴儿在大洲坝跳舞、甜城湖边散步,怎么不幸福?”

翘角飞檐、亭台廊榭……在内江最美街道兰桂大道旁边,几栋古色古香的建筑沿街耸立,为甜城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新色。这是内江斥资8000万元打造的十贤坊,记者了解到,从2010年起,内江投资10多亿元,大力进行湖堤景观和湖岸文化景观建设,分段、分梯次地进行景观打造,不断优化环境,将其打造成为集亲水、休闲、娱乐、生活和商业开发于一体的城市发展轴。

兰桂大道毗邻甜城湖,行走在兰桂大道上,能看到风光旖旎的甜城湖,还能看到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群“十贤坊”,若是选择天气晴好的一天,一路向西,迎着淡淡的桂花香气,一直走到新坝大桥,近处绿草丛生,有鲜花点缀;远处芦苇泛黄,在池塘边摇曳;再远一点是走廊环绕,廊边有水生植物映衬。这就是内江“最大的绿色工程”——谢家河湿地公园。

据了解,正在建设的谢家河湿地公园分两片区域:一片位于谢家河,一片沿新坝大桥下沱江一线。两个区域建设连为一体,统称谢家河生态湿地公园。公园占地500多亩,分布有果岭绿地、沱江赋主题广场、休闲长廊、健身场、水生植物园、亲水步道、林荫小径等生态景观功能区。

建成后,谢家河湿地公园将成为川南地区最大的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去年底,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然后进入闭园养护期,待养护结束后,今年将向市民开放。

 

特色文化使未来生活更美好

如今的甜城湖,湖面波光荡漾,天鹅凌波微步,两岸风景如画,已经成为了内江的一张重要“城市名片”。

幸福是什么?是目前内江市委、市政府思考的一个问题,“内江建一座新城,无论是城市整体规划、区域风貌塑造还是单体建筑设计,都要融入文化元素,体现甜城文化、大千文化、牌坊文化。对于老百姓来讲,未来的内江,天会更蓝、水会更清、树会更绿、人们生活也会更加甜蜜。”

此番特色正如内江市市委书记曾万明所言,新城建设,要做到抬头见山、低头见水、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 (罗尹)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