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民富美姑新
2013/3/25
一条条宽阔的通村公路宛如玉带萦绕在青山绿水间,一栋栋粉饰一新具有浓郁彝族特色的砖瓦房错落有致地掩映在繁花绿叶中……日前,记者走进美姑县巴古乡勒布村6组和俄普村1组新村建设居住点,眼前一派生机盎然。
近年来,美姑县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立足县情,着力改善民生,采取各种措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着力打造新农村“名片”
2012年,美姑县共投资200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资700万元、部门整合配套资金1300万元,设立勒布村俄普村2个示范村共新建47户,房屋建筑面积7625平方米,维修及风貌改造38户,对进村公路、入户路、饮水、用电、通信、环卫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逐步形成以林果产业为支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化,村寨民居彝族特色化,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基层管理民主化,村美民富的文明和谐新农村。目前,示范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儿童入学率达100%,新农合参合率达90%以上。
开启农民致富“金钥匙”
发展农村经济,富裕广大农民,是美姑县新农村建设最根本、最核心的任务。
美姑县把谋划产业发展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相结合,以建立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培育亮点,在规模和特色上下功夫,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有序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市场运作的模式,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规划核桃、生猪、蔬菜等主导产业布局,巩固发展粮油基础产业,探索出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同时,该县引进龙头企业、业主参与示范片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速产业经营一体化。以“公司+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为主要模式,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生产专业化、加速生产手段科技化。借助合作组织,使入社农民“聚沙成塔”,个体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种植户形成合力、“抱团”闯市场,进而形成品牌、赢得市场,开启了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居住新农村,就业产业园”
新村建好了,如何能让村民们住得安心?进业产业园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巴古乡勒布村村民曲比以古以前在广州打工。从今年开始,他在家自主创业,空闲时还到县城打工,一个月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还能照顾一家老小。像他这样的“农业工人”,美姑县越来越多。
随着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居住条件、农民收入的全面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提高。美姑县在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农民素质,坚持风貌塑造与丰富乡村文化相结合,健全公共服务组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启动了庭院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果园、菜园、图书室、娱乐健身场等生态文化细胞相结合的庭院文化环境。在农民就业培训中,该县整合资源,按照“培训围绕产业转、产业用工促培训”的思路,建立起培训体系。 目前,美姑县2个新农村示范片新建支部活动室、医疗计生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各1个;培训农民工1000人,就业500人,劳务输出转移200多人,实现劳务收入100多万元。(吉觉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