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 成都至少帮扶5万残疾人就业
2013/4/15
●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确保城乡困难残疾人基本社会救助全覆盖
●在残疾人相对聚集区建立和完善“半小时康复服务圈”
●对0—6岁残疾儿童实行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
●对靠他人供养或赡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核定并纳入低保
●逐步建立残疾人机构托养补贴制度
●为1万名(次)以上残疾人免费提供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本报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成都市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上获悉,今后5年,成都市将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确保城乡困难残疾人基本社会救助全覆盖,在残疾人相对聚集区建立和完善“半小时康复服务圈”,实施0—6岁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同时,扶持、带动城乡残疾人就业5万人以上。
过去5年,成都市以民生工程和项目为载体,共实施残疾人民生工程24项(次),民生项目70余项(次),平均每年惠及残疾人20余万人次;将全市4万多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资助34.6万人(次)贫困残疾人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免费为3.3万人次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或实用技术培训。目前,城镇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住房保障覆盖率达83%,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率达64%,0—6岁学前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达61%,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点)达到109个。
未来5年,成都将继续发挥“首位城市”的带头引领示范作用,以“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为抓手,在全省残疾人事业发展中领先发展,开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首先,将加强城乡均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将完善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城乡困难残疾人基本社会救助全覆盖,对靠父母、兄弟姐妹、配偶供养或子女赡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核定并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险参保率和社会福利水平,逐步建立残疾人机构托养补贴制度。
其次,加强城乡均衡的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进对残疾人的服务和水平。将提高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水平,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快速回应机制,在残疾人相对聚集区建立和完善“半小时康复服务圈”,实施0—6岁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到2015年,100%乡镇、街道及社区设立规范化社区康复站;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建立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基地和产业发展基地150个以上,扶持、带动城乡残疾人就业5万人以上,为1万名(次)以上残疾人免费提供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力度,帮助农村残疾人获得扶贫贴息贷款。(李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