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情满“德乡”唱双拥

2013/7/8

——仪陇县双拥工作纪实

 

 

 

仪陇县委书记陈科(左一)在慰问优抚对象



 

仪陇县县长石全华(右二)在慰问武警官兵


消防官兵到保平敬老院慰问五保老人

 


 

退伍军人创业之星胡兵正在喂兔子




社区群众和部队官兵一起包粽子

 

“元戎出仪陇,旌旗满大千”。作为朱德、张思德的故乡和对中国革命卓有贡献的革命老区,被誉为“帅乡”、“德乡”的仪陇一直是一片与人民军队骨肉相连、鱼水相亲的神奇土地。自1933年红军挥师入川以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美德便在这块红色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这里,人民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在这里,官兵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每一寸土地都凝结着军民割舍不断的鱼水情谊,每一寸土地都凝聚着军民唇齿相依的骨肉亲情,一曲曲“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歌谣竞相传唱,经久不息。

 

党政军民共携手  军地互拥心连心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长期以来,仪陇县委、县政府一直把深入开展双拥活动提高到巩固国防、维护稳定、促进军地融合式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和推进,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规划,确立了“拓宽领域,搭建载体,创新机制,提升水平”的16字双拥工作思路。党政领导带头参加“军事日”活动,带头走访慰问军人,带头为军属办实事、解难题。创新完善党委议军会议、军地联席会议、双拥小组成员会议、领导干部过“军事日”等制度,做好了县双拥办编制、人员、经费和办公地点“四落实”。明确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目标并从严实施考核;形成了覆盖乡村、街办、机关、企业、学校和驻军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双拥组织网络,实现了双拥工作制度化、社会化、经常化。近四年来,全县共建立城乡拥军优属服务组织112个、志愿者队伍120支,确立军民共建点8 个,“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办”的社会化服务网络的形成,夯实了双拥工作基础。

双拥工作无小事,是仪陇党政领导形成的共识。县委书记陈科指出:“双拥工作既是‘一把手’工程又是‘社会工程’。做好双拥工作,党政军一把手一方面是组织者和指挥者,一方面又是实践者和示范者。既要领导抓,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又要发动全社会做,不断扩大双拥的群众基础。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推动的生动局面。”每年“八一”和元旦春节期间,县四套班子领导都要深入到驻军走访慰问,了解训练、生活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战备、科研、训练、演习、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在创新拥军形式、拓展拥军领域、深化创建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不断加强制度完善。社会各界群众也自发的组成慰问团,开展书画联谊、篮球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官兵们的文化生活。正是这些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点滴细节,催生了党政主导、全民参与、军民融洽的双拥工作新局面,军政军民团结奋进,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军地双方比翼齐飞,互办实事的辉煌颂歌。

 

拓宽渠道抓宣教  营造氛围促双拥

增强国防观念重在居安思危、提升双拥意识常抓宣传教育。四年来,全县上下始终坚持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工作方针,充分利用朱德纪念馆、张思德纪念馆,中小学校、驻军军营和民兵训练基地等教育阵地,紧紧抓住全民国防教育日、“八一”、春节军地走访慰问活动、兵役登记和组织征兵、民兵整组训练、军民共建活动等有利时机,采取在宣传媒体设立国防教育专栏、借助政府宽带网络建立国防教育网站、举行多形式的课堂教育、设立国防教育影视播映点、组建少年军校、组织中小学生军训等多种手段开展了全民国防和双拥教育,促进国防教育、双拥教育进学校、进课堂,入脑入心。据统计,四年来,全县共新增大中型双拥公益广告牌8块、海报216张,军人优先、军车免费停放等提示牌、小标语380处,播发双拥新闻信息648篇,编发双拥宣传短信4000余条,印发双拥知识宣传单23万份,制发双拥台历4000套,举办国防教育讲座和知识竞赛486场次,培训国防教育骨干128人次,军训学生1.7万人次,开办双拥宣传专栏587期,举办双拥文艺演出126场。多种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宣传形式,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使双拥宣传教育活动在帅乡大地上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活动更加有声有色,军民鱼水情在教育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交融和升华。

 

拥军优属办实事  共续帅乡鱼水情

作为革命老根据地县,仪陇人民更加懂得军与民的血浓于水,更加了解家与国的唇亡齿寒。连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解决驻仪官兵存在的困难问题作为双拥工作的重点,对驻军的事总是坚持特事特办、优厚优先,每年投入资金,对军队的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和军事设施进行建设与改善,县城搬迁时,县政府无偿划拨土地28亩、投入资金1300万元,对县人武部、武警仪陇中队、县消防大队进行了整体搬迁,极大改善了部队的工作生活环境。投入文化拥军、科技拥军、法律拥军资金300多万元,有效提升了官兵们的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同时每年“八一”、春节、老兵退役、新兵入伍等重要节点,县四套班子领导及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要深入驻地、乡村走访慰问部队官兵和离退休干部、老红军、困难家属等重点优抚对象,为他们送上深挚的祝福。四年来,全县共开展拥军慰问活动1300余场次,为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赠送慰问金及慰问物资价值1000多万元。

发展不忘拥军,致富不忘优属。尽管财力十分紧张,仍全力以赴将优抚安置所需资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抓好 “三红”、“三属”、残疾军人、复员退伍军人和参战参核人员抚恤、定补、优待政策的落实及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军休人员的接收安置工作。稳定构建优抚对象医疗救助、抚恤定补、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自然增长等长效保障机制。义务兵家庭和优抚对象优待面均达到100%。将因患尿毒症曾三次换肾,共花去医药费240多万元的张胜辉等16级伤残军人和其他重点优抚对象全部免费纳入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障报销、优惠减免,优抚医疗补助、大病救助等待遇的同时,投入资金1100万元,为1268户重点优抚对象新建和维修住房,发放临时生活困难补助12600人次2183万元,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年来,全县共接收城乡退役士兵1497人,举办职业技能培训8期,免费培训1151人,退役士兵军地两用人才推荐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退役士兵安置任务年年全面完成。投入资金220万元,扶持1168名退伍军人自主创业,涌现出了象林波、胡兵、龙云明等大批“退伍军人创业之星”典型。投资200余万元,新建功能齐全、设施齐备的军队离退休干部活动阵地820平方米,投入资金2000万元,兴建集养老、光荣院、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于一体的社会福利中心7920平方米,现光荣院已入住重点优抚对象8人。

 

拥政爱民显身手  不负人民养育恩

真心的关爱换来真情的回报。驻仪官兵牢记使命,不辱使命,和全县人民一道“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通力协作,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中密切配合,在处置突发事件和抗击自然灾害中并肩作战。利用人才、技术、设备优势,积极参与地方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显示了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力量,践行了军人“爱人民、为人民”的英雄本色。

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期间,武警、消防官兵昼夜值守,园满完成了首长来仪视察及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来仪演出的安保执勤任务,树立了仪陇平安、和谐的良好形象;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县人武部官兵及时组织120名民兵预备役人员,昼夜兼程驰援青川,让张思德民兵班的旗帜高高飘扬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今年春夏之交,全县大面积干旱,庄稼枯萎、人畜饮水困难,消防官兵,运去一车车清冽甘泉,及时帮助受灾群众解决了饮水困难;当农妇雨中被汽车撞伤,武警赵海峰为她撑起了等待救援的爱心雨伞,“撑伞哥”的美誉红遍全国;两名小孩不慎落水嘉陵江,武警战士黄振林跳入了冰冷的江水中将他们救起,赢得了百姓“见义勇为,当代雷锋”的旌旗;九龙乡硕大马蜂窝蜇死四人,造成百姓恐慌,消防战士奋不顾身伐树捣窝,换回了一乡的安宁……

据不完全统计,近四年,驻仪部队共出动车辆机械1500台次、兵力3200人次,支援地方重大项目建设90个,植树造林30亩;摘取扰民蜂窝890个,扑灭火灾650起,参与救灾抢险380次,抢救遇险群众1300余人,为国家和人民挽回财产损失上亿元;结对帮扶贫困家庭300多户,开展抢种抢收活动400余次,为干旱缺水群众义务送水1000多吨。

巍巍琳琅山,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双拥故事;悠悠嘉陵水,诉说着一曲又一曲的鱼水欢歌。仪陇,这片红色的热土、红军之父朱德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的故乡,正在用真情演绎双拥共建的传奇,朝着打造革命老区经济强县的目标进发,我们相信,在双拥强大动力的驱使下,中国梦的仪陇篇章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张锦旗 张锦茂  唐明平)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