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的老黄牛
2013/12/30
——记永东乡敬老院鳏寡老人叶宗良
“叶大学,有人找你。”“哦,来了。”说话间,只见一位干枯瘦小、微微驼着背的老人穿过院坝朝休息室走过来。老人穿着蓝布衣服,围着黑色的围裙,花白的头发根根挺立着。“我还在给他们洗衣服。”老人笑着说,顺势在衣服上擦了擦手。
这位老人名叫叶宗良,今年73岁,是永东乡敬老院的一位鳏寡老人,他在这里已经整整生活了30年。1988年,叶宗良考上了内江专科学校的机械专业,但受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思想的影响,叶宗良一门心思想当作家、记者,于是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回到老家,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叶大学”。不过,真正让大家对他津津乐道的不是他当年考起大学不读的故事,而是他乐于助人,热心为人的爱心举动。
先人后己 别人饥渴放心上
中午12点了,正是老人们准备吃午饭的时间。叶宗良却没有跟着他们一起坐到餐桌前享受午餐,而是忙着把饭菜分成一份一份的,然后送到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房中。等他终于坐到饭桌上开始吃饭时,刚刚还热闹非凡的食堂里已经只剩下寥寥无几的人了。管理员张平却告诉笔者,叶宗良的每一餐饭都要比别人吃得晚得多,因为,哪怕敬老院里还有一个老人没有吃上饭,他都会去照料,直到所有的老人们都端上了碗,他自己才动筷子,30年来天天如此。
“他们的身体都不太好,照顾自己确实费劲。虽然敬老院的饭菜是每天按时供应,但是,他们要自己到食堂吃饭的确比较恼火。我现在手脚还可以,帮帮他们也是应该的。”叶宗良微笑着告诉笔者。
热心助人 老人幸福担肩上
永东乡敬老院现有59个五保户,平时还担负着社会救助工作,在院接受收养收容服务的人员长期在65人以上。管理人员只有4个,对老人们的照料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叶宗良从43岁起就义务承担起照料同院老人们的责任。30年来,院里的老人已经换了很多的面孔,可叶宗良却没有改变自己给自己的任务,一如既往的照料着老人们。
今年97岁的五保老人张玉明瘫痪在床多年,生活早以不能自理。让他觉得庆幸的是,“幸好遇到了叶宗良这个热心肠,不然我哪里活得到今天。他为我端茶倒水,倒屎倒尿,洗脚洗澡洗衣服,已经足足照顾了我9年。为了更好地看护我,他还把自己的床搬到了我的床旁边,晚上好帮我做事情。现在我过得不比那些有儿女照顾的老人差,有他在我安心。”张玉明眼含泪花说。
另一位五保老人张云富两个眼睛都看不见东西,他随时把自己的衣服和被褥弄得一团糟。每当这时,叶宗良总会及时的出现在他面前,替他收拾烂摊子。该换的换,该洗的洗,张云富身上、床上、房间里,一直都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同样长期接受着叶宗良的照顾的五保老人还有7个。敬老院管理人员张平说:“每次只要老人们有什么事,叶宗良总是随叫随到,任劳任怨的,什么活都做。有他在敬老院,我们作为管理人员很放心。”
真心帮扶 孤儿冷暖记心中
叶宗良还抚养大了三个和他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如今三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年长的已是而立之年,最小的也有二十多岁了。
那是在1992年的时候,叶宗良听说本乡村民李久云(音)因拐卖人口被判死刑,其妻也因无期徒刑入狱,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最大的十一二岁,而最小的李双全仅两岁多。“想到他们那么小就失去至亲,太可怜了,我就萌生了抚养三个孩子的想法。”十多年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善良的老人仍眼泛泪花。
“现在想起来挺对不起他们三兄弟的,当时条件太差了,不然可以让他们过得好一点。”叶宗良平静地说道。在他心里,当年自己背着李双全挑水、孩子病了忙里忙外这些都是已经渐渐淡忘的记忆,留下的只有对孩子们的歉疚。
孩子们都称叶宗良为“媬媬”,大的两个孩子成年后都到外地去打工了,最小的李双全也已经快大学毕业工作了。三个孩子中李双全跟叶宗良最亲,每次放假都回来看望叶宗良,每一回都细心地叮嘱他一定要注意身体,好好休息。说起李双全,叶宗良很高兴:“老三很体贴。他喊我早上起来早点,呼吸一下空气,锻炼身体,他总是在关心我。”去年李双全在长沙实习,叶宗良倾尽囊中所有,给他寄去了6000块钱,他说:“老大老二暂时帮不上他,他现在正在关键时刻,不能让他有后顾之忧。”
人物心语:“‘人怕老来穷,谷怕午时风。’现在社会好了,我们鳏寡老人们有政府管,老来倒衣食无忧,但是,生疮害病是没有人能够替的。我现在还能动,而他们已经没有办法照顾自己了。我多干点活路累不到,他们却可以好过一点,快乐一点,多好。”——叶宗良
(罗蔡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