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模式打造“高大上”城市社区
2014/3/3
泸州规划新建社区128个
近期,由泸州市民政局聘请专业设计单位编制的《泸州市中心城区社区布点和建设专项规划(2013—2030)》顺利通过了市规划委员会的审定,规划采用三种模式打造高标社区,为泸州社区建设描绘了美好蓝图。
据了解,目前泸州市中心城区辖三个区,现有社区84个。规划新建社区128个(社区综合体109个、邻里中心19个),到2030年,中心城区累计将建成城市社区212个,服务200万城区居民。
10大服务功能 便民措施一个不少
城市社区负有承接政府行政性事务和开展公共服务两方面职能。其中在公共服务方面,主要包括以下10大功能:政务办理:一站式服务大厅;居民自治:居民议事、双向评议;综治警务:治安警务、人民调解、网格管理、信息平台;教育提升:市民学校、远程教育、社区矫正;慈善帮扶:爱心超市、志愿服务;文娱健身:图书阅览、书画手工、绿色网吧、歌舞大厅、棋牌及健身设施;医疗卫生:医疗服务、计生代办、心理咨询;共驻共建:社会工作服务点、辖区单位(组织)联络点、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缴费代办;养老托幼:日间照料、银发食堂、小型养老院、四点半课堂、儿童乐园;便民商业:家政、劳务中介、餐饮购物中心。泸州市在加快推进社区建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社区形态和服务对象,进行不同布局,确保各项服务功能一个不少。
三种模式高标规划“高大上”城市社区
泸州的社区布点专项规划,旨在通过规划的落地,在主城区构建以邻里中心为标杆、社区综合体为主体、一般社区为基础的新型社区格局,适应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
在旧城区,规划保留社区13个、建设一般社区60个、改造社区综合体11个。主要通过旧城棚户区改造、原址重建、国资划拨等方式,对现有社区阵地进行升级打造,达到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不低于一般社区1300平方米和社区综合体3500平方米的用房标准。
在城市新区、成熟居民小区,按照单个覆盖1.5万人的标准,规划建设社区综合体109个。集中设置功能布局,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单体建筑面积不低于3500平方米。社区综合体是当前全市社区建设领域重点推进的创新试点模式。以区政府为投资和建设主体,按照社区办公阵地及服务阵地功能进行统筹布局和设置,集中开展便民服务、综治警务服务、家庭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信息服务、教育培训和文体活动等公共服务。
在公共服务薄弱的工业园区及城郊结合部,按照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标准,规划建设19个邻里中心,向居民提供多层次、高标准、集中化的公益服务和商业服务(重点发在商业便民服务)。邻里中心是社区建设顶级模式,主要服务于工业园区、城乡结合部的人口聚居区、产业工人聚集而商业服务过少的区域。 (胡绪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