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青春的足迹
2014/5/5
“多年以后,当我们回到这片曾经奋斗过的土地,一定会有不少感慨吧。”2012年4月,国网绵阳供电公司7名援建人员来到阿坝州松潘县。两年中,他们和松潘供电公司员工一起并肩作战,把先进的企业管理和文化带到了这里,和这里的每个人打成一片。在即将结束援藏生涯,回到自己工作岗位的时候,依依惜别。近日,记者来到松潘供电公司援建人员办公室,和他们一起回顾这段义无反顾的青春历程。
简科:
“爸爸再也不骗你了”
高原上开水的温度始终达不到100度,每次泡面,都要泡好长一段时间。简科一边熟练地撕下泡面包装袋,一边将火炉上的开水灌进盒子。都快五月了,松潘县供电公司每间办公室里,都点着火炉。这里的冬天太冷了,即便是现在,早晨和晚上也只有几度。
简科和同事们在这里两年了,已经习惯了吃泡面和面条的日子。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自己做饭,加上县城物价很贵,简科和同事们的三餐基本都是面条。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这样在办公室里,泡一包方便面打发。他说回去以后,再也不会吃面条了。因为援藏期间,他吃完了一辈子要吃的面条。
在松潘供电公司,简科负责营销稽查工作。在藏区,看上去很平常的用电交费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这里也是阿坝州线损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面对这些复杂的情况,简科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带领部门员工,走进最基层,向老百姓宣传国网公司的理念,并通过分片承包、重新安装智能电表等多种方式,杜绝了偷电、漏电的情况发生,使线损大大减少。
转眼间,两年援建期满,在即将回去的时候,简科心中还是有些惆怅。对于自己来说,终于可以回去和女儿团聚了。然而,对于自己在松潘县电力工作,他感觉还未能完成。他希望后面的援藏干部和松潘县同事们能够继续落实电力政策,能够把这一块工作做好。
采访中,简科的手机响了。这是4岁的女儿雨喧打来的。在他开始援藏的时候,女儿刚2岁,现在都4岁了。简科记得,每次探亲完进藏的时候,女儿都会问他什么时候回来,他都说过几天就回来不走了。次数多了,女儿便哭着说爸爸是大骗子。前段时间回家,女儿拉着他的衣角,哭着喊着不让走。她担心爸爸又在骗她。简科抱着女儿,亲吻着她的泪水,说爸爸再也不骗你了,下次回来真的不走了。
肖凯文:
以青春的名义走进藏区
80后肖凯文在完成此次援藏后,将回到绵阳,和未婚妻完成两年前许下的婚礼。两年的援藏生涯,让他更多地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青春的价值。在松潘供电公司,肖凯文在安生部工作,主要负责农网的建设和安全。他最遗憾的是,两年的援藏时间太短,他参与规划、立项、选址的小河变电站和白羊变电站已经完成设计,即将进入施工建设之际,自己却要离开了。
对于肖凯文而言,援藏最大的意义在于自己带的几个徒弟,现在在各自的领域,都可以独当一面了。“我们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的援藏时间也只有两年。两年中,我们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以外,还要带领松潘供电公司向规范化的转变。”肖凯文告诉记者,自己刚来那会儿,松潘供电公司员工基本上都是凭着经验在操作。很多人甚至连操作票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会儿,我们只有手把手教,现在终于可以松手了。”
从经验到规程进行标准化,并使之成为习惯。这对于松潘供电公司那年龄较大的员工而言,无疑很痛苦。然而,年轻的肖凯文告诉他们,你们必须适应,这是新的形势下对于电力员工的要求。肖凯文积极鼓励他们学习,并通过考试的方式提升自己。在今年的调考中,很多人过关了,即便有没有过关的也在第二次考试中过关,这让肖凯文很是欣慰。
在即将离开的几天里,肖凯文喜欢爬上松潘县城旁边的小山垛上,看看这片撒下汗水和青春的土地。多年以后,松潘的电力事业已经发展很好,电网运行更加稳健,在阿坝电力的历史上,一定有他和同事们的一笔。这一笔里,有青春,有奉献,有他们对于电力事业的执着。 (彭秋杰 记者 展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