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群众路线 推进民政民生
2014/5/5
民政部门直接与群众特别是各类困难群体打交道,因而民政人践行群众路线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应积极利用,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努力在思想情感上贴近于民,在率先垂范上取信于民,在政策措施上谋利于民,自觉将自己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以答疑解难回应群众关切,以公平公正消除群众疑虑,以务实清廉赢得群众满意,从而为推进民政民生、建设幸福达州做出应有的贡献。
牢记民政宗旨
在思想情感上贴近于民
在自我定位上始终不辱职责使命。民政部门是与基层群众打交道最多的部门之一,民政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的都是党和政府“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的执政理念,树立的都是民政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保障好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的生活,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是民政部门的基本职责,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作为民政人必须始终不忘职责、不辱使命。
在具体工作上始终依靠群众智慧。要多到群众中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了解群众想什么、做什么、要什么,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困难。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近了,我们的工作自然也会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工作也就更好做。特别是在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更大范围、最大可能地听取并依靠他们的智慧,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践行群众路线
在率先垂范上取信于民
在自我革新上提升为民办事能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具体表现,在民政干部身上也不同程度存在,对民政事业的创新发展、为民服务的质量提升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民政干部要加强学习,从不断的学习中汲取营养,充实知识,提高本领,完善自我;要对照“四风”表现认真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敢于听取来自群众的意见,勇于改正制约自身的毛病,通过自我检查、自我革新、自我完善,提升自己;要注重方法,在向领导、同事、群众学的同时,注重通过工作实践学,并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达到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办。
在用心做事上提升群众满意实效。我们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尤其是民政工作涉及面广,既琐碎又具体,减灾救灾、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事务、福利慈善、养老服务等,每一项业务都最终要兑现到每个具体民政人身上,稍有不慎,就会使民政服务对象的权益受到影响,因此,能否用心对待、用心做好每一件涉及群众权益的事,是检验我们民政干部是否合格、是否真正为民的试金石。我们要牢固树立与群众一家人的理念,调查研究注重深入社会底层去模准实情,访贫问苦注重勤走贫困家庭去知晓底细,自觉静下心来、扑下身子,广结穷亲,遍访贫友,多干实事,多解难题,做群众满意的民政干部。
勇于改革创新
在工作措施上谋利于民
在民政文化上坚持多元培育方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民政文化已日益成为塑造社会文明的新风尚,无论是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传播和谐婚姻家庭观念,还是开展救灾救助、福利慈善、社区建设、志愿服务活动,乃至引导公民和各类社会组织自觉遵守社会行为准则,大力提高社会诚信和自律意识等等,都已成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切实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培育民政领域日益蓬勃的“孝亲文化”、“婚姻文化”、“救助文化”、“慈善文化”、“殡葬文化”等各类民政文化,以此推动文明新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让广大群众公平、公正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果。
在活动载体上坚持务实高效推动。通过活动载体推动工作开展是各行各业惯用的有效抓手,而坚持务实、管用则是高效推动载体的前提基础。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达州市民政局创新开展的实施“五项行动”(“走基层、问民计”行动、“办实事、惠民生”行动、“维民权、夯基础”行动、“强排查、护稳定”行动、“改作风、强服务”行动)和“五心工程”(“暖心工程”、“连心工程”、“舒心工程”、“贴心工程”、“称心工程”),为群众构筑“五种梦想”(“生活保障梦”、“安享晚年梦”、“健康成长梦”、“回家团圆梦”、“和谐家园梦”),是密切民政干部与民政管理服务对象、人民群众关系的有效载体,深受群众欢迎,值得我们扎实、深入地坚持下去,从而增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效。 (罗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