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苍穹下的新希望
2014/5/19

电力点亮草原希望
瓦切,在藏语中是“大帐篷”的意思。从红原县城到瓦切乡,省道209线沿线皆是人烟稀少的牧区。穿越四十几公里的茫茫草原,颇像西部片中穿过无人区的美国66号公路。一眼望去,公路,草地和路旁的电力铁塔构成的画卷延伸到地平线外。汽车拐出国道,在草原的土路上行驶了好一阵子,在一个牧民定居点停下了。这里是国家电网对阿坝无电地区电网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
来自草原的期盼
求尔甲家拥有八九十头牦牛,在瓦切算是比较富足,去年九月,求尔甲在原来的老木屋旁新建了一栋小屋,有一个客厅,一个厨房和一间卧室,客厅铺着厚实的地毯,墙边是典型的金色藏式壁柜,整洁地摆放着锅碗,显示着主人的殷实,体面。
记者赶到的时候是上午十点左右,求尔甲去牧场放牛了,女主人西巴正在收拾餐桌。这里的牧民习惯早起,五点左右天色刚亮,西巴就开始挤牛奶,打奶子,醇白的牛奶加热后,取表面微黄的奶皮,略微发酵后,加入水和少量的盐,反复的揉搓,使蛋白质和水分离出来,就成了金黄柔软的酥油,剩下的牛奶还可以制作酸奶或者奶渣,忙完这些,往往已经九、十点了,这时候西巴才开始吃第一顿饭。收拾完碗筷,西巴和邻居一起坐在客厅看起了电视,屋子的正中央摆着烧牛粪的炉子,壁柜下摆着42寸的大彩电,彩电前面还摆着一个12寸的小电视,因为不通电,靠国家电网赠送的太阳能蓄电池仅能带动一台小电视,大彩电也就成了摆设,在和西巴的攀谈中我们了解到,她家里一共有三个孩子,老大唐丘尼玛在寺院做和尚,老二格登言迫在县里的藏文寄宿学校读初中,最小的女儿卓玛在希望小学读书。谈到孩子,西巴说“如果能考上大学,还是希望能送他们出去读书。”关于正在建设中的电网工程,西巴的愿望也很简单:“现在自己最大的期盼就是将来通了电,能在家里看上大电视,能用冰箱储存牛肉,再买个牛奶分离机,打奶子也不会那么辛苦了。”
花开时节的新生活
从负责瓦切乡电网建设的负责人那里我们了解到,此次项目总投入为120多万,能解决39户人的用电问题,但是由于海拔过高,地理位置偏远,气候变化无常等问题,施工也面临着重重的困难,“但是得益于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工程进展还算比较顺利,最快有望在今年七月投入运营”。
七月,正是草原百花盛开的时节,但愿在那时,电网的建成能真正带给牧民们新的生活。 (本报记者 宁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