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泸州叙永:深巷内走出的两河桃片

2014/5/26

炒花生

  “不要过火,过火后花生的味道是苦的。”记者穿行在曲折的巷子内,还没有看到两河桃片的加工作坊,先听到作坊内传出的声音。

  两河桃片,川南地区的名食糕点。据县志记载,清末入主朝廷餐桌,解放初期跨过鸭绿江慰问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胡耀帮总书记视察叙永时品尝后赞不绝口。

  两河为区域地名,即泸州市叙永县的两河镇,甚至在中国地图上都无法查阅,古为由川入滇水路转陆路的交叉点,今有川滇要道叙(永)威(信)公路穿境而过,两河桃片,古时随南来北往的客商入滇进黔,今天,已经成为馈赠亲友,孝敬老人的佳品。

  两河桃片主要是指两河肖家桃片,肖家桃片始于清同治年间(1862年),罗姓人家擅做糕点,曾挂牌“鸿泰源”,经营有方,生意兴隆。肖姓祖上,师承“鸿泰源”,故传承至今。

  “在两河,肖家其实是外来人口,我们祖籍为内江隆昌,家里贫寒,父亲肖子厚12岁随船来到两河,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好心的罗家收留了父亲,并让父亲在罗家的糖厂当了学徒。”87岁的肖家子嗣肖世富向记者介绍道。

  肖子厚进入罗家做了学徒后,勤奋好学,虚心请教,悉心探索,于是在罗家传统的糖糕制作上进行革新。于是“鸿泰源”有了新的糕点——桃片。肖子厚单独开门立户做生意后,便以桃片为主要产品,由过往的客商带到云南威信、镇雄一带销售,没有钱粮的商家便通过粮食、烟土进行物品交换。

  两河桃片有很多家,技艺都出自肖家。解放后,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过程中实行了“公私合营”的改制,肖家桃片第二代传承人肖世德带着桃片制作技术和厂房主动参与合营,出任糖厂经理的肖世德将桃片制作技术传授给了制糖工人,肖家桃片制作技术得以发扬,两河桃片从此走得更远。

  2010年,两河桃片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泸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代人之一的肖勇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两河桃片制作工艺繁多,前后有70多道工序。”肖勇告诉记者。“首先是制面,要选用优质的小糯米,将糯米过水浸透,滤水晾干,放入锅内炒爆,用石磨磨成面,还得将面粉吸露去火;其次为炼糖,将白砂糖放置火锅熔化冷却成糖浆,冷却过程中不停的搅拌,使其反砂;最后才能进行制作,制作的时候将糯米面、桃仁、桂花糖与糖浆搅拌,放入平底锅成型,切片便可入口食用。”

  俗话说:“众口难调”。肖家人在传统的基础上,做工独特,扬长避短,使两河桃片油而不腻、绵柔化渣、甜度适中、清凉可口、营养丰富、价廉物美、携带方便、吃法讲究、老少皆宜。其特点,卷得拢、撕得开、点得燃,形成自己独特风格,被誉为“糕点之王”,“两河一绝”。

  “以前家在农村,要逢年过节才能吃到桃片,记忆中的感觉特别好,后来自己也成了做桃片的人,只想帮着他(肖勇)多制作些能让人怀念的桃片。”肖勇的妻子显得有些羞涩。

  现在两河肖家桃片还有肖勇、肖志、肖启均传承着祖辈留下的传统产业,肖勇闲暇的时候总喜欢来到两河古码头处,遐想祖辈当年在两河下船时的样子。儿子肖翔已经毕业回到家中,学习父亲的桃片制作,“制作桃片很简单,要制作出品相、口味都好的桃片非常的难,我会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一步步的改进,推出适合当代不同人群的桃片,让肖家的桃片走得更远。”离开的时候,肖翔自豪地对记者说。

  (杨涛)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