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村支书,我不带头谁带头?”
2014/7/21
——记四川省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段方林

段方林(右四)与乐山片区省奖获得者合影
近日,“全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暨表彰优秀县乡村党组织书记电视电话会”传来喜讯:乐山市金口河区永胜乡顺河村党支部书记段方林获“四川省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
段方林,2010年担任顺河村党支部书记,曾获得“乐山好干部”、“金口河文明市民”荣誉称号。“我是村支书,我不带头谁带头?”6月23日,面对180余名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回顾自己所做的一些事,参与金口河“百姓宣讲”的段方林说这句话时声如洪钟。
危难时刻
他振臂一呼、冲锋在前
2011年7月22日下午17时45分,乐山电力局巡线工程车由于机械故障在顺河村境内坠下了悬崖,车内13人全部浸于河水中,生命危在旦夕。接到村民电话5分钟后,段方林带领20余名村民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并通知事发地组长组织村民参与营救。
血水染红了河流,面对100余米的悬崖,围观的群众不知所措。“快救人、快救人,共产党员不分老少都上!”段方林高喊了一声便沿着陡坡冲向河中救人。陆续赶到事故现场的党员、干部、青年、妇女、老人见此情景深受感染,自发地加入到了营救当中。在段方林的带领下,营救人员用竹木制担架,手扣手抬,肩并肩扛,沿着荆棘密布的小路将13名死伤人员运上了公路。
此次及时的营救,为“7·22”事故8名幸存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当电力局的有关负责人想拿钱感谢段方林及参与营救的群众时,段方林摆了摆手:“哪个要你的钱哟?”
2013年7月15日,接上级通知,乐山市在17日至20日有强降雨,各地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顺河村有5处地质灾害点,极易发生灾害,段方林组织村组干部在3个避难场所搭建了临时帐篷,并迅速组织易受灾户转移。
“我的猪谁喂?”“怕腊肉被偷!”“我住了这么多年,也没发生过灾情。”“雨不大,不怕,转移太麻烦。”一开始,部分群众避灾意识淡薄,不愿转移。
“乡亲们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钱财是身外物,保命最要紧啊!”段方林挨家挨户做工作。经过三番五次真诚劝说,群众看到他憔悴的身影,听到他的嘶哑的声音,纷纷感动,开始转移。
连夜组织37户、130余名群众紧急转移到安置点后,段方林一面忙着统计人员转移情况,一面为群众送食物,添衣物。看到热心的段方林,一位转移到安置点的96岁老人说:“为我铺床,喂我喝水,我的亲生儿子对我都没这样贴心!”
为了防止转移群众回流,段方林夜半三更定时到各个帐篷巡查;为了检测雨情,段方林半夜在帐篷内时刻警惕。转移安置期间,段方林48小时没合过眼。
新寨建设
他四处奔走、夙兴夜寐
顺河村是通往国家级大瓦山天池湿地公园的“门户”。2013年,该村被列为全市彝家新寨建设重点示范村。面对难得的机遇,段方林夙兴夜寐,全身心投入到新寨建设的组织协调等工作中。
收取自筹金是段方林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房屋改造需要村民自筹每平方50元的建设资金,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的自筹金对村民来说不是个小数目。收取自筹金时,全村出现了三类人员:支持者、观望者、反对者。观望者经不住反对者的游说,给工作带来了较大阻力。为找准工作突破口和切入点,段方林一趟又一趟跑到他的叔伯、表亲家,不厌其烦地做工作,一遍、两遍、五遍……直到做通为止。村民自筹资金出现困难时,段方林主动借钱给他们,以此打开工作局面。不到两个月,改造房屋的56户群众全部缴纳了村民自筹金。
征地是段方林遇到的第二个“拦路虎”。顺河村人均土地不到3分地,村民把土地视为“命根子”,对征地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怎么办?“白天找不到晚上找,家里找不到地里找!”段方林带领村委会一班人耐心细致讲政策,苦口婆心解疑惑。功夫不负有心人,僵局终于打破,征地工作一个半月全部完成。
彝家新寨建设动工了,段方林更忙了,组织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广泛收集群众对新寨建设的意见建议,并积极向上级转达和反映;带领以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为主的质量监督小组奔忙在各个建设点……
目前,顺河村新寨风貌改造基本完成、景观建设初具雏形,如诗如画的“水墨顺河”已成为现实。“现在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段方林说,“打算带领村民发展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过上更好的日子”。(余廷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