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2015/1/26
■ 德阳市中江县永安镇中心学校 童玉华
研究表明,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活动的进行。因此,分析研究这些障碍,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具有健全的道德品质,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写作素养体现学生综合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这告诉我们,写作能力不仅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而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表现。
通过对学生写作素养各方面的培养,既能把学生的语文功底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更能够把学生带上正确的人生轨道,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因此,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就写作论写作,而应是既要立足于大语文教育观,培养语文素养,还要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使语文素养的培养、写作能力的发展和正确人生观的形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培养学生写作素养方法
进行写作思维训练。为了能够使学生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准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宜从以下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写作教学。一方面,从教材中巧用活练,训练辨证思维的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我很注意练中点拨。教材中常有这样一些思考题,诸如评论作品中某个人物的言行、说说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所持的态度,以及对文中某一段话作评注等。这些练习对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很有好处,应该充分重视。另一方面,对内容进行专题归纳,开拓思路,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秋理必富而为文始佳。”立意的深度,源于认识的深度。立意要深,必须有锐意穷搜的探测精神。学生写议论文最感头痛的是理论贫乏,讲不出什么道理,故只好“理不够,事例凑”。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非一朝一夕之事,况且作文课毕竟不是政治课,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我结合作文评讲,采用专题归纳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为他们写作提供理论借鉴,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索精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也把他们自己的作文与别人的同题作文放在一起,让他们自己诵读,自己比较,自己品味和优秀作文之间的差距,使他们理解更高、更好的含义和要领。
进行思想训练。作文教学须重视思维训练,已成共识。但任何活跃、深隽的思维活动,均以一定的思想认识为基础,因此,那种在重视思维训练的同时,往往有意无意地将作文的思想训练搁置一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其实,思维训练与思想训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忽视思想训练,无助于思维的活跃与深入,是作文训练的一个误区。很明显,写作者对客观生活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片面与全面的区别,因此,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务有不同的是与非、褒与贬的态度,会表达好与恶、哀与乐的感情,反映生活就各有准确与歪曲、精警与浮泛、恰当与疏漏的区别。这就可以看出,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思想训练,无疑是写好文章的要素。作文中的思想训练与作文的训练过程是同步的。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既是作文的过程,也是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所作之文是提高认识后的产物,作文训练本身又成为提高思想认识的手段和一种有效的途径。“文思统一”的特点在这里也得到清晰的体现。可以说,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正是作文训练中逐步提高思想认识的一个明显特点。正由于这种特性,因此,既要防止把作文训练搞成单纯的或功利的思想教育课,又要防止忽视思想认识的提高,只讲表达技巧的倾向。
加大阅读指导。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逐渐由知识灌输向培养能力方面转变,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是两项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读(包括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是接受和吸收知识的过程;写(包括说),则是表情达意的过程,实质是知识的运用,在知识的运用中培养能力。但有些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阅读目标和阅读方法。往往是找到什么看什么;或流于形式,为大阅读课而读,读后什么收获也没有,事倍功半。为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方法,培养他们的写作素养。
阅读是初学写作者的基础和“拐杖”,若能劳于读书,终将逸于作文。教师在阅读课,应选以名篇,加以分析、欣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使学生在今后的阅读时时运用,以期提高写作素养及写作水平。
通过写“自己”,进行实战训练。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要让他们多实践、多练习,多写多练,材料从何而来?让学生“写自己”。
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材料的丰富源泉。如果让他们把自己干的、想的、玩的写出来,就会摆脱“无米之炊”之苦。我们应当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挖掘和提炼出写作的素材来。郊游野炊、唱歌跳舞、参观访问、放风筝、做游戏、捉鱼虾等孩子们喜爱的活动,是作文良好的作料,由于写自己,情感真切,因此,写出的习作情趣无穷,真实感人。
总之,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的写作素养的培养,我有了不少收获。学生作文的兴趣培养了,再也不怕写作文了,许多同学能做到言之有物,作文自然,情感真切。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收到了自己教育自己的效果,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也播撒了精神文明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