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5/2/9
■ 朱四新 甘霖 张泽英 唐晓霞 李敏
财务工作关系机关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工作效率,对保障和促进税收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发布以来,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国税系统陆续完善和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财务制度和规定。财务管理工作作为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顺利开展好财务管理工作,促进其由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充分发挥财务工作的服务和保障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新形势下财务工作的基本定位
做好“四个必须”,抓好“四个方面”。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国税系统财务工作视频会议上对财务工作提出了“四个必须”的工作思路和基本要求,同时强调国税系统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财务工作:一是紧紧围绕厉行勤俭节约,健全财务制度体系;二是紧紧围绕服务工作大局,提高经费保障和管理水平;三是紧紧围绕严明财经纪律,强化财务监督检查;四是紧紧围绕推行绩效管理,加强财务队伍建设。
落实工作重点和工作难点。工作重点:管好财、理好财。管好财就是要加强预算管理,合理制定单位日常费用开支计划,在严格按计划进行开支的前提下,优化各类资金配置,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对不合理开支坚决予以杜绝;理好财就是要加强财务管理,加强对全市国税系统各预算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审计,克服以前重核算、轻审查的缺点。按照会计规范化管理的各项具体要求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工作难点:管理与服务职能的优化。在管理职能方面,要既“抓节约”又“促发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在服务职能方面,要既“要程序”又“要效率”,从而更好地履行服务经济的职能。
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预算管理上,在预算编制方面: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结转资金超出比例;结转资金未列入预算编列,预算编制时漏报政府采购预算;预算与税收工作脱节,预决算误差率过大。预算执行方面:未严格执行批准的年度预算;未纳入预算的其他收入和结转资金擅自安排、超预算支出。
财务收支方面表现为大量大额现金支付,缺失现金管理约束;公务卡改革不到位,缺乏公务卡改革意识;用于记账的原始凭证的填写、附明细等业务不够规范。
资产管理方面,一是资产缺乏统一监督管理,致使资产难以做到科学配置、合理使用。二是资产购置随意,缺少制度有效约束;资产处置不规范,存在资产流失浪费现象。三是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职责不清,管理脱节。
政府采购方面主要表现在未按规定实行批量集中采购,未按规定在协议供应商处采购供货范围内的中标货物,采购组织形式不规范,影响单位采购工作有效开展。
财务基础方面,一是内控机制不健全,影响财务管理水平。二是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够高,分工不够明确,工作强度和压力大,后继新生力量不足。三是财务报告分析不足,影响财务数据的利用,财务报表作为参谋助手的作用发挥不够。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强根固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设。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管理是做好财务工作的根本。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十分繁琐,庞大的工程,从单据初审开始历经复审、报销、凭证制作、凭证审核、登记入帐、出具报表直到财务分析各环节,每一项基础工作都需要财务人员认真、细致地去做。只有把基础工作做实做细,才能为各级领导提供真实的、有价值的会计信息,有助于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
建章立制,规范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刚性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一个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前提,保证各项财务制度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是财务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要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重点应建立三项制度:一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和“谁使用、谁负责”的经济责任制度,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追究责任。二是建立绩效考评制度,狠抓资金使用效益,切实管好用好每笔资金。三是完善管理制度,以科学的制度引导经费支出,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审批权限等加以制度化,保证基本开支,杜绝浪费和违规现象发生。
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首先,加强队伍建设。健全财务机构设置,配优配强财务主管和工作人员,要时刻关心财务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状况,及时做好沟通工作,了解他们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尽力帮助财务人员缓和压力、解决问题。其次,加强业务培训。要提供各种培训机会让财务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时跟进学习最新的法规政策知识及软件操作规程,培养一批懂政策能干事的专业型财务人才。最后,优化人才使用。对财务人员要压担子,在岗位交流和提拔任职方面与税收征管专业人才一视同仁,以充分调动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单位:广安市国家税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