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评价让学生看到进步
2015/4/27
——初中语文作文评价的探索
■ 中江县通山乡中心学校 程丹
当下,大部分语文老师已经意识到一堂作文指导课不可能涉及作文的方方面面,只能从作文的某一个点去寻求突破,进而指导学生。因此,我们听到的作文指导课不外乎“如何审题”、“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细节描写”等。作文指导课固然精彩,然后接下来学生作文的评价却又是另一种风景:老师在课堂上重点指导的是作文的某一方面,但评价却是综合而整体的;又或者老师的评语笼统而宽泛,学生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作文的具体优缺点。因此,笔者试图从表格评价方面入手,寻求改进这一现状的方法。
简化标准
中考的作文评分标准主要是从中心与材料、思路与结构和语言三个角度来衡量的。A类作文的中心与材料要求学生的作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选材恰当,有新意,感情真挚,内容充实”。然而每一个学生都能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是“中心突出”的吗?所以,如果把这个标准拿给学生看,他们未必能看得懂。因此,对学生来说,尤其是初中低年级学生,需要简化评分标准。例如在起步阶段,可以从“有中心”、“语句通顺”、“三段以上”等角度来衡量学生的作文。如此,通过表格中的一些常规评价项目,学生能够在写作时明确写作的要求和所到达到的标准。把学生看不懂的评分标准转换成学生看得懂的评价表格。
作文批阅既然是作文指导课的延续,则更应反映课堂中的重难点。例如,作文指导课上重点讲的是“多种感官描写”,则是否运用到了“多种感官描写”应该是作文评价的重要方面。因此,在计算分值的时候,应该把这一个评价项目的分值大大增高。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是必须的。如此,学生每次重点练的是一个点,每次将这个点练好即是成功,久而久之,写作的成就感也就有了。
自评互评
学生对照老师列的评价表完成评分,这个过程是比较简单的。然而要想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这些评价项目的内容,需要他们把项目具体化。例如,“有中心”这个评价项目之下,要求学生把自己文章的中心简要地写出来;又如“多种感官描写”这个评价项目之下,要求学生把自己运用了哪几种感官写出来,并在文中进行标注。这样,学生写作的目的性更强,也更有方向,同时,他们对自己的文章也有了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完成自评后,还需要进行小组互评。一方面,小组成员间对彼此的自评进行认定,讨论自评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通过阅读交流,彼此之间又是一种互相学习。例如,在训练“多种描写方法”时,有学生写了这样一段文字:“就在这时我的左脑跟右脑打了起来。左脑对右脑说:‘有什么可怕的,不就是和父母沟通嘛,怕什么?’右脑说:‘就是怕嘛,我害怕我说出来后,父母打我骂我!’‘你应该勇敢一点,把自己想说的话全部说出来不就行了。’左脑说。”他在文中标明这里运用了语言描写。然而小组互评时,组员间的意见却发生了分歧,有学生认为这一段是心理描写。他们认为左脑和右脑的对话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其实还是“我”内心的活动和想法,因此属于心理描写。就是在类似的争论中,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方法理解和运用也更准确了。
实践反思
在上完作文指导课《多感官描写》后,我要求学生以《一顿丰盛的晚餐》为题进行写作,写作前,我把表一出示给学生,并解释其中的评分项目。特别是其中的“多感官描写”,对于写作不佳的学生而言,五种感官描写只要用到一种即可得5分,如若有运用得好的,每一项可酌情加分。


这次作文中,发现有此学生没有完整的故事,且结构上只是老套的三段式。因此,希望学生在这两方面能有所改进。于是在第二次作文时对评价表格做了一些调整。于是在上完《人物描写》的作文指导课后,我给学生列的是表二。其中我要求学生把事件和中心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而“人物描写”这是一项是评价重点,只要学生用到一项即得5分,在此基础上用得好则酌情加分,满分40分。
评价表格拉近了作文评分标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将诸如“选材恰当,语言优美”的宽泛、笼统评语转化为学生能看得见、看得懂的量化指标,使其在写作中有了目标,有了抓手,特别是对训练重点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综上所做皆是初步的探索与思考,接下来还将就如何固定常量,制定变量做深入的探讨。另外,评价表格关注的是形式上的一些指标,学生难免会根据表格形成“为了用而用”的定势,因此,如何利用评价表格让学生将作文指导课所学内容用得更好也是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