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转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观念初探

2015/6/8

  ■ 中江职中 王伦万

  教学改革,观念先行,教学观念又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目前在大多数职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 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独立轻合作,重认知轻情感,重课内轻课外,重智育轻德育,高耗费低效率等传统课堂教学固有的弊端依然普遍存在,甚至在一些公开教学活动上也有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也与当今的课程改革理念相去甚远。要适应时代进步,适应课程改革,适应职教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等职校语文教师亟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职教语文教学现状

  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正如马克思所言:“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在传统教育、应试教育观念长期影响下的语文教师,一时很难摈弃旧观念的痼疾,尤其是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片面强调语文课的工具性,以老师的教替代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知识的单向灌输,变成枯燥的纯技术训练,致使语文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和职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滋长了学生对语文的轻视和厌学情绪。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氛围不浓,语文教师缺乏转变教学观念的紧迫感。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中学,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素养不高。进入职校后,很多学生甚至片面的认为,职业学校只要专业技能好,其它科目无所谓,部分学生家长也持这一观点,学生更加放松对语文的学习,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当然不会很高,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便轻易地应付。另外,由于职业中学培养目标也不同于普通中学,基本上没有升学压力,因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压力就小,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改变教学观念的紧迫感就越弱。近年来,随着单招规模扩大,参加单招人数增多,职校语文教师才有更多机会参加一些大的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学法,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然而,同普通中学相比,这些活动实在是少之又少。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方法

  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全国职教工作会明确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抓好职业教育工作,既是教育改革的战略性问题,又是重大的经济和民生问题,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支点,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助推“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和“精品制造”。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领会职教会精神积极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民主、学生发展、创新教育理念,变讲堂为学堂。教师由主角变配角,学生由配角变主角,提高职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贡献力量。

  运用多媒体课件融合更多信息,让课堂更充实,教学效率更高。中职语文的教学,由于面对的群体具有与普通高中不一样的特殊性,可以不囿于考试升学的羁绊,教师可以较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但中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教师如果仅依赖于语言和其他诸如手势等辅助性的交流工具,在中职学生面前是相当逊色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中职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恰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融合更多信息,增大课堂的信息量,有效扩展课堂容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以选择的兴趣点,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而作,词作以赤壁为背景,抒怀古之情。词人把写人,写景,写历史事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融会成雄伟瑰丽的千古绝唱,要让学生在逐渐理解词的内容基础上,整体把握这首词的豪放风格,会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笔者根据词中所描绘的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形象的图片、优美的音乐、生动的画面、恰当的文本,使学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直观地感受情景和意象。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融合了丰富的信息,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又让学生直接感知,促进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学生很好地把握了词作的内容、主旨和风格,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