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策略初探
2016/4/25
■ 中江县凯江镇中心学校 张春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造就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化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理论依据及内涵
合作学习指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以便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由于学习任务共同承担,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二、合作学习策略初探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既能让组员感到各自肩上强烈的责任,又能促使他们认识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改善课堂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和非认知品质的发展,培养学生合作、交际等各种技能。
1、分组方法。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班级实际,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常用的分组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是常规性分组:座位就近原则开展合作学习。
二是分项性分组:兴趣相同、个性相近自由组合。
三选择性互补型分组: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性格等差异,在教师的引导下组成合作团体。
2、小组规模。小组的规模应视班额大小而定,一般每组由3至8人组成。最好是4人一组,组员的优、中、差的比例大致为1:2:1。
(二)精选内容是前提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精选内容时要注意以下二点: 一是目的明确,任务具体。要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实现共同愿景时应该承担的任务及责任。二是内容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三是选择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课堂教学必须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开展合作交流。
(三)确定合作形式是重要环节
根据目标任务确定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合作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合作学习形式有:组织讨论与辩论、角色扮演、团体调查与考察等。
(四)营造氛围是基础
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师生、生生之间良性互动的过程,而良好的合作氛围则是互动的基础,它可以促使合作更默契更和谐更有成效。营造合作学习氛围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确保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二是建立友善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的课堂气氛,适时对学生给予示范、指导、激励、帮助,以提高合作的实效。
三是打造平等的生生关系。真正的生生平等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自由的、互动的关系。学生之间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互动活动,有利于互助影响,互相启迪,促进共同发展与提高。
(五)指点技巧是保证
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依赖一定的合作技巧。良好的合作技巧是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技巧一方面来自于教师的传授、点拨,而更多的是在合作学习之中不断积累、培养、体悟出来的。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老师要注重指点学生合作学习技巧。如:在课堂教学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时要注重指点学生“六个学会”的提升: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倾听发言、学会陈述观点、学会赏识他人、学会总结反思、学会组织领导。
总之,合作学习应有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他们能够彼此协助、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与此同时,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导,牢固树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理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