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听课
2016/5/30
■ 中江县南山镇中心学校 房晓兰
听课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在听课中去反思、去提高,促进教学改进是主要目标。但许多教师在听课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听课教师只充当课堂上的“旁观者”角色。课后评课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寥寥数语,不能站在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予以恰当点评,从而促进授课者与听课者的共同进步。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听课?
一、听课要“有备而听”
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那么,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3)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或听过这节课,有什么困惑与问题。
(4)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这样,在听课的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去听,从而更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听课要“特别关注”
(1)关注课时教学目标立意。
课前,听课时目标是以传授知识为本?还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听讲课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一个课时时间内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课中,具体关注课时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导航性,具体考察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课尾,重点关注课时目标在学生身上的达成效果,考察课时目标的教育效果。
(2)关注教学环节的设计。
即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的是否有条不紊?
(3)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
听课,首先要听讲课教师所定位的重点、难点是否准确、到位?其次,要看教师所定位的重点、难点是笼统、模糊还是具体可操作?最后,要具体观摩教师在把握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即突破难点方面所设计组织的教学活动的效率。
(4)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三、听课要“课后善思”
我们知道作课教师作完课,要做教学反思。而听课教师听完课后,要做好课后分析。听课后,要认真思考。一节课,教师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教师是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自己应怎样对“闪光点”活学活用?思考之后,这节特点和闪光处,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认识。找出明确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几个方面。记下其得失优劣,写下我反思之法,借鉴之道。
四、听课要“角色转变”
课堂教学过程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进展。听课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维,认真分析。
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听课教师要时时“下位”以学生的角度来听课。听课时,要多想想我如果是学生,这堂课懂不懂,学会了吗?为什么学生很投入?又为什么学生很沉闷?这样的“移位”倾听,会更客观、更公正地参与下一步的评课活动。
总之,看似平平常常的听课,要听有所获,想提高效率,还是有一定的讲究。必须本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进入课堂后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重点记、多思考,不要漫不经心,不要东张西望,不要思想开小差,不要干扰学生学习,不要干扰老师上课。这样来说,听课其实是一种复杂的教师基本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