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学生的艺术
2016/7/18
■ 中江县杰兴学校 易小丽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犯小错没关系,关键在于悔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做到这一点,还有待于老师的合理引导。然而在弘扬崇高的教师师德、严禁体罚学生的今天,依然有不乏改头换面体罚学生的现象,这也叫变相体罚,如:罚抄生字、站教室门外,蹲马步等,严厉地训斥的批评现象就更是屡见不鲜了,这类做法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心灵。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我们理应对学生不良思想和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要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对错、从而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体会到:批评的出发点是善意的规劝,落脚点是启发自觉,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可见要使有缺点错误的学生接受批评教育,只有通过循循善诱,方能沟通师生间的感情,那么,怎样才能使被批评者乐于接受批评而又对批评者没有反感呢?
一、注重批评的方式,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偶有缺点,教师切忌简单训斥。不注意方式会刺伤学生自尊心,这样的做法是下下策,人人都要面子,青少年学生也是如此。所以,有时明知学生不对,教师也不宜开门见山地批评,特别是不宜在大庭广众面前批评。
二、热情的商讨式,触动人心灵深处
栽树栽根,教人教心,批评学生时要注意语言艺术,触动人心灵深处。一次有一位同学上课打瞌睡,我走到他身边轻轻敲了敲桌子,他抬头看了看我又继续打瞌睡。我当时真想大发一通脾气,狠狠教育他一顿,但理智告诉我,那样做是得不到好效果的,于是我轻轻的摇醒他,很温和地说:“做梦哩,又梦见你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在地里干活吧”?一句话触动了他的心灵深处,使他想起了含辛菇苦,被生活重负压弯了腰的父母。也可以下课后拉他到身边:“是老师课讲得不好提不起你的兴趣,还是你昨晚没睡好以致精神不振?”先从教师的和蔼、自责和谦虚开始,促使学生听后去思考、去回味、去自责。这样的批评比简单生硬的诉斥要好得多。
三、不露声色的批评,启发自我教育
当学生有了过失,他心理想着的是:大不了换来老师的一通打骂和训斥。犯错误后,他就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认错似地抗拒老师的言行。当他处于痛苦和不知所措的时候,是最需要别人帮助的,这时教师应当把亲切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送到学生的心中,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损伤,完全丧失上进心,采取破罐子破摔的处事方法的学生,尤其需要理解、尊重,以表扬代替批评。还有一位学生其他方面都很好,就是学习不用心、成绩跟不上,老师可以对学生说:“如果你的学习跟你其他一样好就更好了,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这样不露声色的批评,比不问清红皂白,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很多。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使他既明确到自己的不足,也不会灰心丧气。
四、将心比心,走进学生心里
教师与学生实行“心理位置互换”是做好批评教育工作的关键,教师应经常想,假使自己处在被批评学生那种境遇和心理状态,将会如何想,如何做?这样推已及人,将心比心,就能使自己的批评热情而诚恳,更具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受批评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从而不存戒心和敌意,这就为接受批评者提供了最佳的心理状态。
五、批评和表扬结合,乐意接受批评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曾经说过:
“批评像一只鸽子,放出去就不能回来。”学生犯了错误后,总是会找出各种理由说自己是正确的,因而很难接受批评。那么,怎样才能让犯错误的学生接受批评呢?那就是批评和表扬相结合。在批评之前,先了解错误产生过程及原因,然后站在犯错误的同学的角度上看问题,这样就有了表扬的依据。再站在教师的角度看问题所在,并提出批评。在被表扬的心理状态下,人是愿意接受批评的。
六、批评的地点的选择,尊重学生人格
学生他也很注重自己的名声和形象,如果老师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学生,就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他也不会接受批评的,因而,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注意地点的选择。最好不要在班级里、办公室、教室走廊里,而应选择人少、周围环境幽静、能够让人心情愉悦的场所进行,这样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又让学生没丢面子,因而易于接受老师的批评。真正有教育技巧的老师,就像高明的医师一样,他能娴熟地运用手术刀,设法在几乎无痛的情况下,巧妙地割掉病灶,尽快使人恢复健康。
总之,教师的批评应该给人鼓气而不是泄气,俗话说:“箭伤肉体,话伤灵魂”,批评应讲究语言艺术,只有通情,方能达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