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达州双拥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2016/8/29

将军故里 红色达州

达州双拥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达州市委书记包惠在该市庆祝建党89周年暨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总结大会上讲话

包惠一行慰问达州军分区官兵

包惠慰问老红军沈醒华

包惠为达州双拥先进个人颁奖

  今年八一前夕,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达州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这一喜讯瞬息沸腾着这片红色热土,激荡着700万达州儿女赤诚的心灵,这是达州市荣获的首个“国字号”荣誉,标志着达州市双拥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达州市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拥工作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历史渊源。达州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历来高度重视双拥工作,近几年来更是将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10年,达州首次荣膺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2012年,将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写入党代会,2014年11月,再次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广大军民双拥创建热情更加高涨,全市上下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为载体,立足军民融合发展,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弘扬老区“红色”文化,营造浓厚双拥氛围;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全力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完善落实各项政策,切实做好各项优抚工作;发挥部队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党政军民同心合力,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新路子,走出了一条具有革命老区特色的双拥工作新路子。

  忆往昔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百份付出获百分荣耀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8万多达州儿女背井离乡参加红军,2万多人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名垂青史,浩气长存,英烈们留下的功绩赫然铭记在心,达州儿女用其勤劳的双手、扎实的工作作风,谱写着光辉壮丽的拥军篇章。

  近年来,达州市建成以“张爱萍故居”和“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为核心的“神剑园”景区,修缮万源保卫战陈列馆、三大战役烈士纪念馆、巴山红军公园等教育基地,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

  长期以来,达州对创建“双拥模范城”采取刚性安排,写入党代会报告,每年跟进落实;刚性配备各级双拥工作机构,并开全省之先河,双拥办主任实职配备,享受正县级干部待遇,人员、办公场所等专项保障;对双拥工作进行刚性考核,并列入党管武装和综合目标考核;工作经费采取刚性预算,5年累计投入国防和部队建设等经费8.5亿元,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5个百分点。

  作为全省兵源大市,达州每年输送兵员3000人以上。目前,达州是全省各市州中拥有将军及大校最多的地区。在妥善安置军转干部、城乡退役士兵方面,达州市坚持饱含真情地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像对亲人一样保障优抚安置对象。2009年以来,达州共向1.5万名退役士兵发放地方生活补助经费2.6亿元,向1.3万余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并以县为单位设立退役军人创业基金。为切实提高优抚对象生活水平,达州积极开展“关爱功臣”活动,筹集资金2000万元解决1250户重点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向各类优抚对象发放医疗补助4000万元、临时救助1500万元,将3348户贫困优抚对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并派出专人助其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将军故里,红色达州。“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的获得,标志着达州双拥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展未来

  新起点 新征程 新跨越

  同心同德共叙鱼水情

  获奖当日下午,达州市委书记包惠、市长郭亨孝庚即带队走访慰问了达州军分区、武警达州市支队等驻达部队和优抚对象代表。

  走进达州军分区,包惠与官兵们亲切握手,祝大家节日快乐……

  在武警达州市支队一中队,官兵们顶着烈日开展日常训练,包惠被大家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所感动:“一中队不愧为巴山劲旅……”

  “老红军、老八路为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包惠带着鲜花,专程到军分区第一干休所看望老红军沈醒华,祝福老人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新起点,迈向新征程,追求新跨越。即使获得再高的荣誉,达州依旧对双拥工作没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8月1日,在达州市庆祝建军89周年暨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总结大会上,包惠强调,要继续发扬伟大的红军精神,军民携手、同心同德、再接再厉,进一步巩固全市双拥创建成果,全力推动双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目标。

  包惠说,达州是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光荣的双拥传统。多年来,部队和地方同心同德、相互支持,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通力协作、团结进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携手共建、相互促进,在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和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时同舟共济、并肩作战,双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密切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形成了军政军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创建工作的生动实践表明,双拥工作形成的坚强军政军民团结,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包惠指出,做好双拥工作,必须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国防建设。军地双方要始终坚持“发展与双拥同步,经济与国防统筹”的基本思路,突出“提高部队战斗力、发展地方生产力”的目标任务,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忧患意识,牢固树立“抓经济不能忘国防,居平安不能忘战备”的理念,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积极适应“改革强军”战略新形势,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最大支持,配合部队解决好战备、训练、演习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驻达部队和广大官兵要继续贯彻落实“军队要积极参加和支持国家建设”的要求,在完成军事任务的前提下,继承和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紧扣市委工作部署,发挥“能打仗、打胜仗”的优势,主动投身到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抗击自然灾害、扶贫帮困、平安共建等工作中去,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幸福美丽新达州贡献力量。

  包惠强调,要始终把广大军民欢不欢迎、拥不拥护、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双拥工作成效的标准,立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军民根本利益开展好双拥工作。要全面贯彻国家转业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退役士兵安置政策,确保按计划按要求安置到位,力争让部队、接收单位和当事人“三方满意”。要妥善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保障和方便部队军人子女入学入托,解除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要健全优抚保障体系,解决好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住房、医疗等问题。

  包惠强调,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做到思想上有位置、思路上有创新、工作上有安排、行动上有成效。要创新经济与国防建设互促互进发展机制,创新军民共建活动方式,创新双拥宣传工作,提升广大军民的双拥意识,确保军民永远“一家亲”。各地各部门和各行各业都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支持和参与双拥共建工作,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军地互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本报综合报道)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