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的初中美术教学
2016/9/5
■ 中江县凯江中学校 陈锐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学会另外一种鉴赏方式,这不单单是从色彩、线条、造型等角度去欣赏艺术,而是通过细节的比较和联想,延伸到更深层的历史痕迹和文化底蕴。内在美是支撑外在美的根本。教师要把课堂植根于生活中去,并使之为生活服务,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采取不同的形式,走进自己的生活中,亲身感受生活的真谛,增长见识,增加兴趣,提高动脑动手能力。升华生活,是开展生活化美术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美术教学生活化,要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巧妙把握教学材料,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实际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创设情境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与美术的联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生活化的教学环境需要精心的设计,才能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美术鉴赏生活化,就是从现实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联系学生自身实际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比如说:在《超现实艺术》一课中,我通过进行“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游戏,让学生更深入地领会超现实艺术;在《现代绘画》一课中,我通过“成语预测”的游戏让学生深入体会杜尚的艺术,以上游戏在促进课堂教学的同时,都具有有趣的效果。如围绕学生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进行教学,学生会从中体会到经验的价值作用,从而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中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题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现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在题材、形式表现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能促进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活动。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写生课不妨带学生去热闹的街心公园、农贸市场去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人物特征;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制作彩练、挂饰;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个画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美术知识指导欣赏活动。命题创作首先必须限定一个题目,然后围绕题进行美术创作。难度太大或脱离生活的命题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适当改变传统的由教材、教师命题的方法,把命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和改革的趋势,美术课也要打破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界限,统整学生的知识,把美术与相关的学科如音乐、语文、自然、历史等学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真实的、丰富的、富于幻想和创造性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美术创造的源泉,同时也创达了新课。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世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课堂设计的亮点,呈现出鲜活的生命价值与活力。
任何一种版本的美术教材,无论教材内容有何不同,但在美术知识的总体设计上,都具有相同的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是:“形式法则”、“美术语言”和“美术文化”。国家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作为中学美术教师,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美术教育观,在淡化美术知识技能技巧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在美术中的感受和体验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态度,对人对事的看法和价值取向,引入到直接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是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化的教学境界。
总之,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心动的设计。好的美术课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世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使三维目标得到有机的整合,使美术课产生无穷的动力和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