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革命军人永远是年轻

2016/10/31

——记广元市军休干部袁天良

  袁天良,四川南部县人,1960年入伍。原解放军驻081总厂军事代表室高级工程师,现为广元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副军级退休干部。作为一名从事电磁频谱研究技术干部,袁天良的军旅生涯没有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争,却在各种测量仪器陪伴下,与电磁辐射斗争了40余年。他见证了中国雷达建设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震慑世界的发展历程,曾作为全国优秀军代表,受到毛泽东和江泽民两任中央军委书记的亲切接见,他参与编写的《地面炮瞄雷达可靠性试验方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国庆50周年大阅兵,由他亲手验收合格的装备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全世界的检阅。袁天良说:“那一刻,我明白,这身国防绿永远是我生命的底色。”

  立志从军:

  把青春挥洒在绿土地上

  1960年,出于国家形势需要,还在上高中的袁天良穿上了军装,被选送到军校学习。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为了响应国家建设“三线”的号召,袁天良主动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来到了广元开始了他的军代表生活。

  六十年代的广元,军工厂尚处于开发建设的起步阶段,一穷二白的现状激发了这位热血青年的斗志:我就不相信在这个山沟沟里干不出一番事业。他和工厂工人一道,扛水泥、运沙石、开荒地、建厂房。为了让生产线早日建成,袁天良吃住都在工棚里。那年冬天,天气极寒,夜晚工棚冷得让人无法入眠,袁天良只好烧煤取暖,却因为通风条件不好而煤气中毒。他记得那一晚,北风呼啸,意识到中毒时,他四肢已难以动弹,可心中却始终告诫自己:“生产线还没打通,不能就这样走了啊!”后来,查夜的战友发现,把他抬到空地上,透了一夜的气才苏醒过来。

  “要是再来晚一点,你可能就看不到军工厂建成了啊。”战友们回想起有些后怕。袁天良没有退缩,这次“出生入死”的经历,让他和这片土地的感情更深了。在严酷的环境下,袁天良和战友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通了生产线,为国家和军队试制出了优良的装备。

  虽然没有上过前线,可袁天良的军旅生涯一直在和看不见的敌人作斗争。由于长年累月工作在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下,白细胞减少,身体各项机能随时都有癌变的危险。袁天良以热血军人的坚毅,战胜了平常人谈癌色变的心理恐惧。“雷达研发技术成熟了,前线的战友们才能真正拥有千里眼、顺风耳。和国家安全比起来,个人安危又算什么呢?”在高辐射的电磁环境下,袁天良从从一名热血小伙子,变成了满头华发的高级专家。

  老有所为:

  在奉献中绽放耀眼的晚霞

  1999年10月,袁天良告别那片他眷恋的绿土地,光荣退休了。卸下肩上的单子,他的休养生活也并不轻松。“虽然年纪大了,我也还想着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袁天良还是保持着革命军人一颗火热蓬勃的心。

  在部队时,袁天良就经常关注媒体上一些生活困难的学子。每个月的工资,他总是要留出一部分资助这些孩子。“我是解放前贫苦农家出生,我知道知识对于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多么重要。”对于别人的不解,袁天良总是这样说。如今退休了,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帮助这些孩子,关心他们成长了。

  袁天良积极联络军休所的老战友,组成了“关心下一代”小组,在所里的帮助下,每年组织“一日捐”活动,用筹得的捐款资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学子。每次捐款,袁天良总是捐的最多的那一个,他希望通过他的带动,让更多的人关注那些缺乏关爱的孩子,让他们的生活多一些温暖。从当初的步履矫健,到如今走崎岖的山路有些吃力,在走访贫困学子、捐资助学的这条路上,袁天良坚持了整整十二年。

  每次军休所安排走访,袁天良都要报名参加。看他年龄日渐增大,所里工作人员多次善意提醒他山路崎岖,劝他不要去了,可他总是说:“看到那些孩子,我总能看到当年我自己求学的影子。我想给他们讲讲我的经历,鼓励他们不惧困难,好好学习。”

  今年暑假,年逾七旬的袁天良又一路辗转,来到青川高中生侯清云家里。“资助了三年,今年小姑娘考上大学了,我怎么都得来道贺。”袁天良把侯清云的录取通知书拿来看了又看,路途的疲倦早已被喜悦冲散。“没有袁老的帮助,我家孩子可能一辈子也不能踏进大学的校门。”侯清云瘫痪在床的父亲留下了感激的眼泪。

  除了为扶贫帮困的事情忙碌,袁天良还培养了多种兴趣爱好,他撰写的文章在民政部2009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中获得一等奖。他还在儿子的帮助下学会了上网,经常关注军事格局变化和一些热点问题。他把朝气蓬勃的青春献给了那片火热的绿土地,如今卸下重担,依然坚守着军人的奉献精神,永不动摇那颗扎根在绿土地上的红心。(胡蕊)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