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阳光扶贫 制度防腐
2017/11/16
“通过我们的验收,刘谋均的这个危房点消除了,资金已用足了,13500元的补偿金将由区财政局审核后统一通过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到位。”这几天,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村建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对丰乐镇今年的危房改造户进行验收。
丰乐镇属于插花贫困镇,全镇599户贫困户,为了把扶贫资金用实,落实落细扶贫政策,铲除基层党员干部微腐败滋生和蔓延的土壤,该镇对危旧房改造等扶贫项目进行流程再造,留痕管理,把扶贫工作细节晒在“阳光”下。去年至今,该镇改造163户C级和D级危房,过程和结果均获得贫困户、户主和周边群众的一致赞誉。
“—申、二评、三核、四批”的申请审批程序和“公开政策、公开程序、公开对象、公开标准、张榜公布、接受监督”的工作原则,是纳溪区危旧房改造的工作准则。符合改造条件的家庭先提出申请,经过核定登记、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公开公示后,由镇政府审核并入户调查,再次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政府审批。
对自筹资金不足或无能力自主改造的用户,在自主选择施工队后,政府、村、组干部、危房改造户和施工队伍一起,列出《维修清单》,现场核算费用,签订《改造协议》,在监管中完成改造后,对照《维修清单》逐项验收。
“我们把农村危旧房改造作为推进精准脱贫工作的突破口,一方面对各村挨家挨户排查,收集贫困群体人员信息,建设贫困户数据库,进行数据化留痕管理;另一方面对危旧房改造名额分配、资金数额、过程方式等全方位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丰乐镇人大主席袁华告诉记者。
>>>采访手记:
程度规范了,制度严谨了,问题杜绝了,干部就不会犯错误。十八大以来,基层党委、纪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
严管就是厚爱,放任才是伤害,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严格管理的目的就是预防腐败。正风肃纪,关键在抓早抓小,核心在织密制度“笼子”。泸州市深入实施教育规范、约谈提醒、纪律处理“三个在前”管理机制,分工落实惩防体系任务、强化行政权力监督约束、开展系统防治和专项防治、实施科技防控、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机制,织牢织密“不能腐”的制度机制笼子。 ( 杨震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