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发挥民政职能 精准助孤帮困

2017/11/16

——大英县民政局采取多种措施整合资源、加大救助力度、扎实推进精准关爱帮扶工作

      精准助孤帮困是民政部门做好关爱帮扶工作应尽之责。近年来,大英县民政局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完善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机制,建立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救助网络目标,整合资源,加大救助力度,扎实推进精准关爱帮扶工作。

      深入调查研究 精准掌握底数

      结合“三留守”人员关爱保护工作,积极开展深化助孤帮困调查摸底,组织人力逐村、逐社、逐户、逐人进行调查统计,建立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动态档案,并及时将其录入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系统,为精准孤帮困工作提供了前提。经认真审核审查,全县确定孤儿51人、困境儿童328人、留守儿童6049人。

      发挥部门职能 聚力助孤帮困

      落实保障政策。首先,全面落实孤儿基本生活。对51名孤儿、艾滋病感染儿童的基本生活费按标准按季打卡发放,其中分散供养孤儿810元/月、集中供养孤儿1300元/月。其次,强化临时救助。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突发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困难的困境儿童,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视其生活困难程度,一次性给予适当救助。今年以来(下同),临时救助困境儿童家庭21户资金1.06万元。第三,强化低保兜底。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困境儿童家庭,及时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按分类施保原则适当提高救助水平,给予持续、稳定的生活保障。累计将163户困境儿童家庭及时纳入低保。第四,弘扬慈善救助。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联系团委、妇联、残联等群团部门共同做好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救助帮扶工作;组织慈善爱心企业,积极投身孤儿、困境儿童的关爱工作中。累计慰问困境儿童、孤儿261名,物资折合及资金共计10.05万元,其中大英天涯公司、珠峰摩托车行、天易影视广告公司等爱心企业捐赠现金及物资折合7.5万元。

      加强医疗救助。首先,优先将孤儿、困境儿童、农村困难留守儿童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重特大医疗救助范围,并全部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范围。整合县残联资源,免费对78名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再者,将困境儿童大病患者纳入慈善大病救助范围,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医疗救助+慈善大病救助”和调高救助比例等救助途径,多层面保障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困难群体就医,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累计慈善救助大病困境儿童3名资金1.2万余元。

      倾情助学解困。8月22日,组织举行了2017年教育扶贫金秋助学活动仪式,整合县民政局、县总工会、县慈善会等多方资金资源,对全县213名优秀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爱心资助,重点帮助孤儿、困境儿童追梦圆梦,其中孤儿、困境儿童96人,占爱心资助学生总数的45%,受助资金达15万余元。

      创新关爱机制 力求工作实效

      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采取社会化运作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到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中来,为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精神抚慰、安全知识教育等服务,提高关爱服务的质量和专业化水平,解决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工作长效管理难题。

      扩大社会参与社会关爱层面。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和优势,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社会力量,组织开展各种帮扶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活动。鼓励爱心人士、企业家捐建关爱服务站,开展捐赠图书、文娱器材等爱心行动,让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温暖。

      强化监护和教育责任。加强对外出务工家长和监护人法定义务、家庭责任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提高家教水平和监护能力。建立困境儿童“1+4”帮扶机制。即一名困境儿童由一名村干部、一名包村干部、一名包村领导、一名教师进行帮扶。

      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救助保障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的救助合力,努力构建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生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困有所帮、能有所用的新型救助工作格局。在助居方面,县民政、住建部门在深入摸底排查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对居住房屋属于危房或居住环境差的所有孤儿和困境儿童住房,将其纳入农村危房改造的范围,帮助他们改善居住环境;在助学方面,联合教育、计生、扶贫、民宗、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制定孤儿、困境儿童教育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开展困境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结合春蕾计划、雨露计划、希望工程、慈善助学等活动规划,广泛开展帮扶助学活动,确保孤儿、困境儿童救助常态化,保障其完成学业;在助医方面,联合卫生、残联等部门制定孤儿、困境儿童医疗救治优惠政策,全力提供医疗救助优惠服务,结合微笑列车、明天计划、重生行动等惠民活动,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治疗,对具有手术适应症的孤儿、困境儿童进行手术矫治康复;在助养方面,加强对毫无养育保障的儿童,短时间或长时间遇到困难的儿童(如弃婴、弃儿、流浪儿童、留守儿童等)进行养育帮助。  (彭志 刘鑫 黎琼)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