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坚持“四个创新”高效推进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
2017/12/21
党的十九大以来,成都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指示精神,坚持创新动员机制、创新项目工作、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日常监管,着力推进全市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加快构建全域覆盖、功能健全、运行规范、服务优质的社会组织服务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创新动员机制
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活力
一是优化登记管理,夯实工作基础。适应满足新时代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在推动全市社会组织数量规模增长的同时,优化全市社会组织服务供给结构,重点培育、优先发展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对开展社会工作、养老照护等专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采取降低准入门槛、给予资金补助等措施,支持鼓励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依法登记注册10921家社会组织。二是完善配套政策,加快职能转移。制定出台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相关文件,建立健全涵盖各级政府部门的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机制,积极将政府部门不宜行使、适合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通过竞争性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本年度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金额已达到3.85亿余元,同比增加10%;购买服务项目5700余个,同比增加12%。三是大力宣传发动,选树工作品牌。定期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主题宣讲,同时,借助“互联网+”举措,积极宣传推送社会组织开展公共服务的重要意义、相关政策,及时挖掘、树立、宣传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先进典型、成功范例。今年已开展有关主题宣讲活动110余场次,各界受众250000余人次;利用各级报刊、网络和微信发布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报道信息90000余条,树立、宣传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成都市物流协会等一大批先进公共服务机构,切实为社会组织开展公共服务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创新项目工作
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效能
一是创新制度,推进基金扶持项目。制定出台《成都市慈善总会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在成都市慈善总会设立成都市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根据每年预算支持社会组织实施养老照护、关爱儿童、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项目,今年已按程序确立扶持项目164个,投入资金3070万元进行扶持,同时,通过专项基金的导向功能和“种子”作用,直接或间接撬动社会资金2亿多元投入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公共服务,已惠及群众410万余人次。二是创新模式,推进社区服务项目。以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将社区急需的社会组织引入到社区开展便民服务,同步促进社区居民自发组建发展本地化的社区社会组织,推进社区自我管理服务。今年已投入1.5亿元扶持4000余个社会组织到社区开展便民服务,帮助孵化培育当地社区社会组织1600余个,服务社区居民 210万余人次。三是创新内容,推进能力提升项目。每月实施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坚持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体会“三位一体”,综合采用专题讲座、现场教学、亲身体验、互动访谈、案例讲解等多种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等层面同步提升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服务能力。今年已先后组织实施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活动150余场次,培训社会组织负责人和业务人员16000余人次。
创新平台建设
筑牢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支撑
一是建设管理信息平台。投入140万元,建设完善覆盖全市的社会组织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对全市社会组织开展业务活动、信息公开、诚信服务、接受评估、年检等方面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投入1100余万元,建设完善覆盖全市养老服务机构的养老信息化平台,配套建设养老地图,对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服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全程管理。二是建设专业支持平台。分级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平台,积极引入专业力量,为社会组织开展公共服务提供活动场所、办公设备、能力建设、人才培养、项目包装等方面的保障。今年已在全市建成了150余个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入驻社会组织1400余家,聘请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专家为入驻社会组织开展专业培训1700余场次,培训社会组织从业人员190000余人次,培养社会组织管理服务骨干4700余人,支持1700余家社会组织实施了2200余个公共服务项目,服务社区群众400000余人次。三是建设社区服务平台。指导、支持市内社会组织依托专业优势,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多种方式,在城乡社区设立社会工作、卫生监测、青少年关爱、邻里融合、创业扶持等专业服务站点1100余个,为群众提供多方面专业服务,惠及社区群众160000人次。
创新日常监管
增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保障
一是健全综合监管网络。推动建立健全涵盖各级政府部门的社会组织服务监管体系,定期对社会组织开展财务管理、安全生产、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专项检查,及时发现、纠正社会组织服务不规范的行为。今年已组织开展全市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专项督导检查12次。二是强化动态考核评价。制定出台社会组织诚信红黑榜制度,将诚信服务的社会组织列入“红榜”,把失信违法的社会组织列入“黑榜”,并在官方网站上统一公示,实行多部门、跨地区、跨领域信息联享、信用联评、守信联奖、失信联惩,促进社会组织规范运营、诚信服务。三是优化社会组织评估。修订完善社会组织评估细则,组织专家从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工作绩效、业务活动和诚信建设、社会评价等方面对社会组织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估,指导社会组织健全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能力,做优公共服务。今年已对全市500余家社会组织进行了评估,取得良好效果。 (贺文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