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机制 夯实基础 合力推动老龄事业再上新台阶
2018/8/9
——安居区创建第五轮省级敬老模范区综述
安居区地处四川中部,距遂宁城区以西18公里,辖2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524个村(社区),幅员面积1258.2平方公里,总人口80.6万人。全区60岁以上老人15.7万人,占总人口的19.5%。
自第五轮省级敬老模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安居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以落实省、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为统揽,以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切入点,不断健全安居区老龄事业“三四五”工作模式,大力夯实老龄工作基础,积极推动老龄工作的快速发展。

重阳节,区委副书记、区长管昭看望东禅敬老院老人

市老龄办领导赴安居区检查创建工作

区委常委、区总工会主席魏毅深入敬老院检查
建立三大工作机制
老龄工作保障有力
三纳入,夯实创建基础。一是纳入组织保障。区委、区政府健全充实了区老龄工作委员会,由区委副书记担任老龄委主任。老龄各成员单位相应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老龄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人员,形成了区、乡镇、村(社区)三级老龄工作网络和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老龄工作格局。二是纳入总体规划。将养老服务事业纳入了国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全民健康战略和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安居区“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安居区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机制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为老龄工作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三是纳入目标考核。将老龄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绩效考核范围,与其他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验收,确保创建目标指标的落实。
三强化,营造创建氛围。一是强化普法宣传。制定了老龄工作年度宣教计划和考核细则,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涉老法律法规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七五”普法规划。结合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定制印发各类老年宣传画报、手册2万余份,组织宣讲团队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宣讲宣传活动120场次,编发老龄工作简报12期。二是强化社会宣教。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列入教育规划,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开设孝亲敬老德育课程;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将孝亲敬老教育纳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设置固定宣传牌80块;积极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工作,创建全国“敬老文明号”1个、省级“敬老文明号”2个;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区电视、电台每年播出涉老专题节目4期以上。老龄工作机构创建了安居老龄微信公众号,并依托区人民政府网站建立了老龄工作网络宣传板块。三是强化示范引领。在每年重大节日期间,区四套班子领导和各级各部门对高龄老人、特困老人、老干部、老党员、老职工等进行慰问,开展帮扶活动;大力表彰敬老爱老先进集体和个人,带动和鼓励社会爱心人士参与社会养老,推动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到位,完善创建设施。一是经费投入到位。近年来,老龄事业预算经费逐年增加,老龄工作经费得到足额预算,2018年区本级财政预算“老有所养”资金达2126万元。二是设施建设到位。全区建有各类养老机构27家(其中民办养老机构5家、公办养老机构22家)、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8个,养老床位4736张,租建农村养老服务站点30个。投资4430万元,新建区第二社会福利院,预计今年底前投入使用;投入800万元,新建常理镇敬老院,目前正加紧进行基础工程施工。结合省级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正有序推动13个新建日间照料中心、30个租建村级服务点,5个敬老院、50户重点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建设。整合利用文化体育设施、场地1600个,服务老龄事业。其中:文化活动中心26个,文化大院18个,村级信息共享工程示范点50个,农家(社区)书屋569个,固定电影放映点56个,体育健身工程(场地)610个。三是平台搭建到位。通过招标方式引进成都智慧数联公司,建立了具有老人基本信息、健康档案、需求评估、数据统计等功能的养老服务“幸福云平台”。通过运用手机APP可上传“服务前”、“服务中”的工作情况以及“服务后”服务对象的评价情况,对社会组织开展的为老服务实现了点对点全程监管,有效解决了动态管理、服务精准、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等问题。

副区长潘昀看望区社会福利院老人
健全四项保障体系
老龄工作服务有力
筑牢涉老保障体系。一是落实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保险制度改革。全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52%,年内为3535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060.71万元。二是落实医疗保险制度。老年人基本医疗参保率达到100%;资助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等对象参保692.64万元。为农村特困人员、城市“三无”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9000人,投入参保资金45万元。三是落实社会福利制度。全面落实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制度,年均为1.9万名老人发放补贴资金约1000万元。为7624户符合享受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家庭,每人每年发放“奖扶金”960元,全区年执行金额940万元。
织密涉老救助体系。一是完善特困人员供养体系。按月足额兑现特困人员供养金,提升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提高集中供养率,全区现有农村特困人员5475人,集中供养3066人,集中供养率达56%。二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将全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老年人全部纳入城乡低保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达460元/人.月、275元/人.月,补差水平分别达271.6元、159.5元。三是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重点将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全部纳入城乡医疗,并逐步将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纳入救助范围,今年累计实施医疗救助5832人次、发放救助金810.4万元。
构建涉老服务体系。一是开展“公建民营”改革试点。结合全国第二批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抓好了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工作,已完成改革方案制定和宣传发动等前期工作,正开展招投标工作。稳妥推进西眉、拦江、磨溪3个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建立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3个。二是开展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结合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省级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两项”试点工作,全面建成了区、民政局、乡镇、村居、社会组织“五位一体”的工作网络。选聘专员专干81名充实一线工作力量,与区“村级事务代办员”制度相衔接,开展巡视探访服务达12000余人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培育引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8家,为符合条件的14281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34199人次,切实增强了老年人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获得感。三是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协会、团委、妇联作用,组建养老服务志愿队伍460支,登记注册志愿者达3160名,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助老系列主题活动,基本实现全区志愿服务活动全覆盖。
强化监督体系。一是建立责任落实机制。推动各成员单位压实任务、落实责任、凝聚合力。二是建立目标分解机制。将创建指标体系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相关成员单位,明确责任领导、联络人员和完成时限。三是建立督查评比机制。加强对各成员单位老龄工作的督促检查,建立常态考评机制,确保创建任务扎实有序推进。
实施五类服务活动
老龄工作支撑有力
三抓实,落实权益保障。一是抓实法律保护。贯彻落实《老年法》,简化涉老案件审批手续,依法打击侵犯老年权益的行为。二是抓实信访处置。完善涉老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机制,开展了老年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非法集资宣传,重视涉老来信来访,涉老信访处置率达100%。三是抓实“涉非”维稳。扎实抓好盛唐德康“涉非”处置工作,切实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建设宜居环境。一是加强基地建设。邀请西华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团队,编制了安居区养老服务产业和发展示范基地建设专项规划。规划建设立足安居、服务遂宁、辐射成渝的国家级养老服务示范基地。二是加强设施改造。扎实推进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优先保障失能、空巢等特殊困难老人无障碍改造工作,累计完成改造任务293户。三是加强环境建设。加强街道、社区“老年人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便捷高效服务。
三定制,满足多元需求。一是定制居家养老服务。对特困老人和非特困老人均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公开招投标程序由社会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二是定制困难老人服务。对特困老人中的失能老人,统一安排到民办养老机构,享受较为专业化的服务;对半失能老人,统一安排到敬老院享受基本养老服务;对能自理散居老人,提供“1+1”探视巡访等服务。三是定制非特困老人服务。对非特困老人中生活需要照料的,由专员专干提供探视服务。
三注重,丰富老年生活。一是注重老年教育。将老年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终身教育体系。整合利用文化体育公共资源,开办区级老年大学1所,乡镇老年学校10所。区老年大学实现常年性招生、常态化教学目标,年培训老年学员1250人次,2015年被省有关部门认定为省“B”级老年大学。二是注重精神关爱。积极推动区内各类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向老年人免费、优惠开放。成立乡镇老年体育协会23个,老年艺术团12支,广场舞队伍40余个,开展公共文体活动350场次,其中:参与扶贫攻坚、“十九大”宣传、敬老爱老活动等文艺演出150场次。三是注重社会参与。大力推进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搭建老有所为平台,登记备案基层老年协会485个,城乡社区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达92.5%;印发了《安居区基层老年协会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实施方案》,开展了10个老年协会参与承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在“日间巡访”、“互助养老”方面发挥了老年协会“本地组织”的优势作用。
三促进,提升优质服务。一是促进精准扶贫。全区有建档立卡贫困老年人21472人,持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特困老年人供养率达100%,贫困老人脱贫率当年达100%。二是促进医养融合。落实医养融合优惠扶持政策,建立医养融合医院2所,在区人民医院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建立了与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与合作关系。三是促进健康养老。组织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开展义诊23625人次,加强老年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为全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88628份、开展定期免费体检48813人次、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74027份。
下一步,安居区将继续加大《老年法》的贯彻实施力度,更加突出抓好养老体系建设与贫困老年人脱贫攻坚工作,为实现“五个老有”目标,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推动全区老龄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李芊浔)

区民政局局长方永学深入贫困老人家中开展扶贫帮扶活动

区老龄办主任蔡强在步云乡场镇为百岁老人贺寿

柔刚街道领导重阳节活动现场为老人系寿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