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聚焦服务打胜仗 把脉发展高质量

2019/10/10

——双流区“五力”同心共谱军民融合时代华章

    【背景】 双流区,地处成都平原腹地,坐拥全国第四大空港,是国家级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的重要承载区和省会成都向南发展的核心区域,幅员面积466平方公里,辖6个镇、6个街道,134个村(社区),户籍人口59.6万人。全区现有重点优抚对象2048人,退役军人2.3万余人。驻区部队17个,其中:副军级1个、副师级1个、团级3个、营级8个、连级4个,驻区官兵共计1.1万余人。


双流区委书记韩轶率队走访慰问部队

      作为2011年的“全国双拥模范县”,近年来,双流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和军政军民团结重要论述精神为引领,在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备战打仗任务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推动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开拓打造双拥模式、深化共建双拥领域、持续丰富双拥内涵,全区双拥工作整体水平在继承中跨越发展,开创了新时期军政军民团结奋进的生动局面。

      提升政治站位 突出组织领导

      强化新时期双拥工作执行力

      双流区历来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形成了党政军民四位一体、各级部门协调联动、社会组织横向参与,全方位多层次覆盖的组织体系和保障机制,构建了领导高度重视、部门积极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双拥工作新格局。

      健全双拥组织体系。结合机构改革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区长鲜荣生为组长,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局长肖健,区人武部部长董洪荣为副组长,各职能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双拥工作政策法规,推进区委区政府双拥工作部署要求落地见效。此外,12个镇(街道)、40个成员单位均成立了双拥工作机构,134个村(社区)均设立了群众性双拥服务组织。目前,全区现有各级双拥工作机构52个,专(兼)职工作人员222名。

      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坚持双拥工作“五个纳入”原则(即:纳入党委、政府和驻军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政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和目标管理),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政治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统筹考虑、同步推进,确保了双拥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先后制定完善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军地联席会议制度》、《检查评比表彰制度》、《军地合署办公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和《双拥工作联络员制度》等一系列工作机制。

      加强双拥工作保障。机构改革后,及时调整了双流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近年来,双流区每年预算安排2400万元双拥工作经费和慰问驻军经费,全面保障为部队办实事和重大双拥活动开展,通过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从办公场地、办公设备等多层面保障双拥工作推进力度,确保了双拥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双流区委副书记、区长鲜荣生出席军地座谈会,共商军地融合发展大计,畅叙军政军民鱼水深情

      聚焦备战打赢 服务强军改革

      夯实新时期双拥工作保障力

      提高保障力,就是提高战斗力。面对改革强军的时代要求,双流区牢固树立服务部队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积极发挥地方服务保障作用,以饱满热情和务实举措,助力部队全面深化改革和练兵备战训练,着力夯实双拥工作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贡献率。

      部门联动支持驻区部队建设。每年春节和“八一”前夕,四大班子领导带领区级部门到各驻区部队开展慰问,深入了解、收集和掌握官兵实际情况和遇到的困难,想方设法帮助官兵解决问题;区级双拥成员单位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支持改善部队训练和生活条件,先后落实军事项目优惠优先政策。免征武警警官学院电力管道建设维护费200万元;为武警西藏边防总队解决建设用地46亩,为防化旅协调临时野战训练用地200余亩;专门为武警警官学院开设绿色通道,解决供水管道维修难题;投入资金420万元为人武部改装办公用房、改善了办公条件;为“57所”解决营区天然气供气设施设备,同时解决整个营区光纤网络覆盖问题,以及协助解决离休干部滞留部队长达18年历史遗留问题;开通了黄天坝驻军周末公交专线,为官兵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全区共计投入财政资金近1000万元,先后为部队购置专用车,铺设及改造水泥道路,解决用地、供水、供电等问题。

      紧贴部队实际开展拥军支前。为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双流区坚持开展“六项拥军活动”。先后投入150万元,向驻区部队赠送电脑220余台、图书4.53万余册,援建军营图书室12个、电子阅览室2个;深入军营和农村优抚对象家中开展帮教1500余人次;为部队送电影、举办文艺演出35场次;深入驻区部队开展社会急需人才专业培训,确保驻区部队复员退伍军人迅速适应地方工作;联合高校开展“法律进军营”活动,为5500余名军人举办法律讲座、提供法律服务,有效提高了广大基层官兵学法用法、守法护法意识;同时,紧贴部队实际开展“医疗进军营”活动,为官兵做专场“健心强身,勇当铁军”心理健康与心理疏导讲座,开展“运动损伤预防及一般处理”专题讲解,多维度提振军人卫国士气。

      精准服务消除军人后顾之忧。着眼国防所需、部队所期、官兵所盼,双流区把为军人解难题、为军属送温暖作为重点任务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一方面,制定出台《“助力随军家属就业工程”组织实施方案》,通过精准对接驻区部队官兵随军家属社会就业的人员数量、就业需求等情况,及时提供合适的岗位信息,并根据随军未就业家属的意愿和市场用工需求,拟定培训内容,由本人选择培训专业,由专业培训机构组织培训102人次,培训合格率和培训后就业率达95%。另一方面,根据驻区部队上报人数和需求,100%为符合政策的军人子女就近优先解决入学入托问题。每到年初,区级相关部门即深入驻区部队宣传义务教育政策,掌握军人子女入学情况,统计入学入托数量,开辟军人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就近优先入学,破解了军人子女入学难题。四年来,共安置183名军人子女入学入托,其中幼儿园111人、小学52人、初中20人。

双流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鲜明荣誉地位 落实优抚安置

      激发新时期双拥工作生命力

      为切实增强退役军人和其它优抚对象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双流区以落实“三二三”专项特别行动为统揽,坚持制度完善和服务创新并举,认真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热情为广大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排忧解难,以更贴心、更暖心的具体举措从严维护其合法权益。

      着手增强荣誉幸福,积极构建军人荣誉体系。根据安排部署,稳步推进“两站一中心”建设,积极搭建沟通服务军人军属的桥梁纽带,在三级联动优抚对象服务体系基础上,先后挂牌成立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2个镇(街道)、134个村(社区)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并配套制定《优抚对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对扶持充分就业、落实帮扶解困、提供多方援助等服务内容作出具体明确要求,为更好地服务优抚对象提供政策支撑。每年“八一”期间,区级各部门、各镇(街道)和村(社区)均组织退役军人召开“八一”座谈会,为重点优抚对象和下岗失业复退军人统一发放慰问金,镇(街道)对现役军人家属、复原干部及其他退役人员开展全覆盖走访慰问工作,并发放慰问金。服务中心及各站(点)积极组织开展重要节日走访慰问、居家养老、家庭帮扶、惠民政策宣传、购买医疗保险、座谈等活动,切实增强广大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归属感、荣誉感,营造“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一次参军、终身光荣”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双流区先后为全区20113户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累计采集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信息23614人次(本地采集21366人次,异地采集2248人次),不断巩固及推动设立新的“军人优先”窗口与通道,切切实实让广大军人享受到更多公共服务优待。

      着力提高优抚待遇,严格落实各项优抚政策。近年来,双流区不断加大区级财政投入力度,及时足额发放抚恤补助金,认真落实优抚对象医疗减免政策。自2016年以来共计发放抚恤补助金1.1亿元;投入340万元全力做好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对重点优抚对象实施“六免、八减、三优惠”的惠民医疗服务,优惠减免率达100%;先后完善7500名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补助“一站式”结算服务,支出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救助金共计141.35万元;与78530部队89分队签订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等,切实解决了优抚对象看病难问题。同时,安排10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设立退役军人关爱援助专项资金,对在生活、医疗、就业等方面需要帮助的双流区户籍退役军人以及直系亲属实施关爱援助帮扶;四年来,共计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4814.15万元,并落实优抚对象保障性住房27套。

      着眼促进创业就业,大力提升军转安置水平。双流区坚持把做好军转安置工作作为一项特殊政治任务,创造性的设置公益性岗位,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深入开展“送政策、送培训到军营”活动,并投入资金350万元,为军休干部增设阅览室、荣誉室、健身房、活动室等服务用房,高质量、规范化服务军休干部。自2016年以来,共安置转业干部191人(其中团职干部30人、营职及以下干部161人),安置转业士官121人,接收退伍士兵767人,拨付安置经费1958.7万元,并为160名下岗失业复退军人提供了年收入3.6万元的公益性岗位。同时,按照技能为主、学历为辅、自愿参加、自选专业、免费培训、统筹组织的原则,扎实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退役士兵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扶持力度。4年来,共组织154名有培训意愿的退役士兵开展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支出311.598万元。


双流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挂牌仪式

      深化国防教育 拓展宣传阵地

      凝聚新时期双拥工作感召力

      双流区坚持以提高全区军民双拥和国防意识为目标,广泛探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推进宣传教育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发展,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时时能听到、处处能看到”的双拥氛围,有力地增强了全区广大军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

      悉心实践丰富双拥宣教载体。着力打造双流双拥文化景观,在党政军聚集区——区委北门打造一面长200米的双拥文化浮雕墙,强化双拥影响力;因地制宜在广都大道、全区主要路段、大型公交站台等人流集中、出入必经的醒目位置设置46个双拥公益宣传点位,扩大宣传覆盖面;在优抚对象数量较多的黄水楠柳社区设置5个双拥宣传版块,集中宣传双拥文化,展示双拥工作;200台出租车不间断滚动播放双拥宣传标语,开展流动宣传活动。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创新实施双拥工作宣传,开辟双拥宣传“新阵地”,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双拥工作微官网,定期发布双拥工作动态;“八一”建军节之际通过腾讯微信朋友圈定向对全区军民推送双拥公益宣传片,累计投放20万余人次;制作快闪、传播力较强的双拥公益宣传片,在城区人流量集中区域,通过13个户外LED屏向社会公众滚动播放,并在抖音、爱奇艺、优酷、腾讯、搜狐等主流网络平台推送,点击率达上百万。自2016年以来,与中央、省、市多家媒体合作,发布双拥系列宣传报道45篇。

      尽心部署开展双拥宣传活动。2017年7月31日,隆重举行纪念建军90周年军民联谊暨颁奖晚会,对全区双拥工作中涌现出的24个驻区部队、成员单位和18名优秀人物进行了表彰,吸引了驻区部队、党政机关及社会群众1500余人参加;2018年6月开展为期3个月的“军民情 双拥美”主题语音图片巡回展进军营、进社区、进商业广场“三进”活动,创新互动方式,让广大军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线上听双拥人物故事,实现线下展览与线上多媒体全面融合;绘制原创双拥主题动漫明信片500套向军人、市民发放,印制网站二维码,多维度传播双拥工作;与武警警官学院联合开展“军营开放日”活动,开展军训及国防教育5万余人次;2019年9月开展“我向祖国献礼——向国旗敬礼”活动,有效的提升了广大群众、革命军人的国家荣誉感和爱国情怀。

      精心孵化打造双拥宣传阵地。近年来,双流区着力加强双拥文化阵地建设,共计投入财政资金138万元。打造了全国首个集人防与双拥两大元素为一体的主题公园,让公众在休憩娱乐的同时了解双拥文化、感受双拥氛围;打造黄水楠柳社区“党建之家”双拥图书角,将双拥工作与党建有机融合,通过引入声音语录摆台、主题丛书、创意物品等,营造出新颖、温馨、健康、向上的新时代双拥氛围,受到广大优抚对象、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投入50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升级改造,并按每年不低于50万元的标准将烈士陵园运行经费纳入统一预算保障,全面提升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服务水平,通过共建共育方式,广泛开展清明缅怀、英烈凭悼、誓词重温、烈士公祭日等国防、爱国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参与率和教育感染力显著提高。2016年以来,先后接待到园开展纪念活动的党政军及社会各界人士近20万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加强前瞻谋划和顶层设计,推进海军航空兵转型建设,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伟大号召,2018年,双流区以“棠湖中学承办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为契机,积极探索形成军地合作、联合培养、多元保障的舰载机飞行员培养模式,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航空教育,把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教育、德育活动,通过量身定制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倾力打造“海军定向培养班”,不断提高舰载航空特色教育质量,为党和国家输送一批热爱海军、矢志飞行、素质全面、基础厚实的舰载机飞行后备人才,为建设高素质舰载飞行人员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军民融合 把脉高质量发展

      增强新时期双拥工作推动力

      军民融合是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必由之路。双流区认真把脉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军用技术发展与地方高新技术培育需要,密切与驻地部队沟通协作,并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军民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构建“1园1镇3基地”军民融合产业载体,统筹协调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军民两大体系之间开放交融、良性互动,增进改善民生福祉,助推全区经济社会建设高质量发展。

      筑牢共同发展思想根基,军民融合共促和谐稳定。驻区部队广大官兵视驻地为故乡,以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区公安消防大队主动为各单位、学校、村(社区)开展消防演练培训,做好全区的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工作,保障了全区的消防安全;武警成都支队三大队、四大队在完成好守卫重要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武装巡逻、维稳处突工作,有力地维护了全区社会治安稳定和谐。此外,还建立了成员单位与驻区部队结对共建制度,区城管局与95545部队开展“军民共建示范街”活动,军人与城管队员一道对群众进行文明劝导,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省军区警备纠察队积极维护军人、军车形象,纠察军人、军车违章违纪行为,消除了军警民纠纷隐患的发生;区人武部先后组织民兵3万余人次配合交警,在15个执勤点参加高速公路超限超载执勤工作,并长期坚持汛期应急民兵备勤,常态化做好抗洪抢险快速反应,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急难险重任务。

      强化协同培育创新产业,军民融合共促高质量驱动。作为成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排头兵”,双流区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聚集优势,以培育创新生态链、构建产业生态圈为牵引,主动融入成都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建设,走出了具有双流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在强化政策保障方面,先后出台《成都市双流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制定《成都市双流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2)》,从政策层面为双流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在加快载体建设方面,依托区内7家军工科研院所、3个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规划打造57平方公里军民融合产业园,推进成都芯谷21.35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已引进澜至电子等18个项目,协议总投资325亿元。在完善融资体系方面,加快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双流区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编制企业上市(挂牌)培育计划名单,进行重点扶持;支持军民融合领域重点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债券。在夯实保障服务方面,建成全市首个军民融合综合服务平台——西南技术与军民融合产权交易中心,并与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共同成立四川双银创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孵化培育园区军民融合项目,吸引了国家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仪、聚安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11个项目入驻。同时,加大对“军转民”二次开发和“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投入的资金支持,对没有纳入免征增值税军品范围的民口企业给予一定补贴;支持园区内符合标准的优质民口企业申请军民融合企业认定,目前已认定军民融合企业37家。

      下一步,双流区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及各项战略部署,着力构建“一港三心四组团”区域协同发展公园城市格局和“一环七射七横”快速交通体系,努力把双流打造成为航空经济之都、生物产业之城、电子信息之谷。同时,以本次创建工作为契机,继续加大双拥宣传力度,让双拥精神深入双流人心;结合实际制定双拥政策,解决优抚对象和现役军人的实际困难,让军人这一职业更有获得感和荣誉感;加快推进基层双拥共建体系建设,搭建共建架构,签订共建协议,开展共建活动,力争在2020年实现驻区基层部队与镇(街道)和双拥成员单位的结对共建达到85%以上,切实将双拥工作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提升驻区部队战斗力而努力奋斗!(彭秀梅 本报记者 李彭川)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